基本共识
西方一些人否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属性,颠覆国际社会对二战的基本共识。美国国防部将苏联直接比作纳粹,渲染德国和苏联共同入侵波兰;日本更是不断鼓吹“受害论”,故意歪曲对亚洲多个国家犯下的侵略暴行和战争罪恶,倒果为因,为其遭受原子弹打击鸣冤叫屈,目的是将自己洗白为正常国家,争夺更多国际舆论与话语支持。
战争贡献
西方国家在二战中的作用被夸大。美国一再鼓吹美英等国是二战的主力,尤其是鼓吹“租借法案”在二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明显不符合史实。《租借法案》实施中,美国援英高达314亿美元,援苏达到113亿美元,援华只有16亿美元。苏联在1941年至1945年的GDP累计达9967亿美元,其军事作战主要还是依靠自身资源与国力。
战场中心
不少人以西方战场为中心,定义二战的起点、进程以及得失成败,这无法准确反映二战全貌。西方一直以德波战争作为二战起点,忽视世界其他地区战争。亚洲和欧洲从20世纪30年代就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中国从1931年“9.18事变”后就开启抗日战争进程,欧洲直到1939年爆发战争,美国更是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才参战。
中国力量
中国并非被动参战,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参战者。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直到1941年5月美国正式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中国独立开启并坚持抗战10年,其间只得到美英等国少量支持。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3500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击毙日军44万多,俘获并击伤日军133万。中国有力牵制日军南进和西进脚步,是亚洲战场绝对主力。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