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意义非凡/在台出版上架 学者反响热烈

2025-05-11 05:02: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4月,台湾岛内“中央大学”历史所举办介绍《追寻马吉影像》一书的活动。\受访者供图

  今年4月中旬,由台湾喆闳人文出版的《从南京到纽约 追寻马吉影像》新书在台湾诚品、三民、秀威、灰熊、博客来、TPLAZA等书店与热门网站销售,反应热烈。

  “从档案学的角度而言,约翰.马吉牧师于1937年底在南京所拍摄有关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的影像,可以说是目前唯一且罕见的关键史料。”淡江大学信息与图书馆学系助理教授吴宇凡认为,这本书作为一个档案学的史料挖掘过程,其中每个细节脉络的呈现作者如何寻证过程,整体而言是个相当完美的档案与历史学纪录教材。

  《从南京到纽约 追寻马吉影像》全书29万字,作者花费4个月时间,重新梳理了全部原始资料,将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脉络,分为上、下两部,按时间顺序叙述,完整地记录、立体呈现几代华人先后接力追寻南京大屠杀最关键铁证──马吉影像与《拉贝日记》,并回归南京的重要历史。

  书中首次披露《花花公子》杂志于1990年9月刊发日本东京市长石原慎太郎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专访后,纽约爱国华人在《侨报》发表的《驳斥石原慎太郎的公开信》全文,独家呈现1996年首位鉴定《拉贝日记》的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C.柯比教授所作出的历史价值评价等重要细节,令历史面目更为清晰完整。

  “近十年前,正踏入研究历史影像的我,借由美国《生活》杂志中一篇有关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活动的影像报道中,第一次见到了马吉牧师所拍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像照片。我相信只要是身为一个‘人’,应该很难不被那样的影像画面所震撼,这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曾经发生在人类史上的战争历史。”喆闳人文工作室创办人暨执行长、历史学博士杨善尧感慨,“这本书解答了我许多当时对于马吉牧师拍摄这段影像的疑惑及影像来源过程的未知,满足了我在研究上的解答,可作为我在教学上能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达到历史真相的保存与传递。”

  岛内“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长皮国立表示,“揭露与研究历史真相,重点是要让后代子孙不要遗忘过去先人所经历过的事情,而这本书的每个文字,正是保有这样的精神。”“看内页照片就蕩气回肠、令人动容。”中国文化大学硕士凌子婷感叹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