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18年12月,大公报刊发《追寻大屠杀史证》专题报道,详细记录中外各界人士寻找并追回马吉影像的完整过程。
2017年,一次寻常的采访,意外成为大公报追寻史料的契机。此后3年间,“37分钟马吉影像”这部被岁月深埋27年的珍贵历史纪录片,成为大公报人心中沉甸甸的牵挂。“记录寻找历史真相过程本身,也是历史真相的一部分。”
关于马吉影像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年为了丰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报道,大公报编辑部独家策划了关于海外华人追寻南京大屠杀史证的专题,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了37分钟马吉影像的线索,由此展开了一场漫长的追踪报道之旅。对于侵华日军屠城的铁证,多一秒都是珍贵的,就是坚持这样的信念,编辑部与一线记者共同克服一个个困难。
大公报编辑部与记者进行反复沟通,从稿件的切入角度,到版式的设计,都反复斟酌。有了精心且详尽的策划,三个整版专题的采写和编辑工作就有了方向和指引,为制作出优秀报道和追存史证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用超大号铅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国人民报道了抗战胜利的消息;大公报人铭记历史,延续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报道记录时代轨迹。一篇篇报道、一个个版面,清晰记录了马吉影像从发现、公开到追回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追寻历史的见证。2018年国家公祭日前夕,大公报刊发了三版专题报道《追寻大屠杀史证》,详细记录了中外各界人士寻找并追回马吉影像这一南京大屠杀铁证的完整过程。
大公报锲而不舍寻找铁证还原历史,就是为了伸张正义,捍卫历史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