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揭晓 发挥榜样力量 搭建内地与香港青年交流桥梁

2025-05-12 05:02: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评选2024-2025决赛暨颁奖典礼10日下午在广州举行。图为获奖港生合影。\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评选2024-2025决赛暨颁奖典礼10日下午在广州举行,本次评选由“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内地港澳青年学生之家主办,决赛以线下路演形式展开,由参赛者讲述各自在湾区求学的故事。最终,来自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等7间高校的十位港生,获得了“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荣誉。

  “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何建宗博士(圆图)表示,期望得奖学生在未来能继续发挥“杰出港生”的榜样力量,与更多年轻人分享经验,成为内地与香港青年之间的桥梁。

  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广州报道

  本届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中,有立志披上白袍、为湾区医疗事业作贡献的医学博士,有善用YouTube等平台,用短视频讲述湾区故事的网络博主,有投身粤语推广与研究的文化使者;更有到贵州乡村帮助听障小女孩出摄影集的“行动派”。

  视频创作 让更多人看见真实的中国

  就读暨南大学的港生黄凯霖,今届不仅荣获“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称号,更摘得“最具人气港生”殊荣。身为广电新闻专业学生,黄凯霖在内地求学期间除了自媒体创作,亦参与制作多个视频项目,用粤语、普通话及英语,向大众介绍大湾区的人与事,其参与制作的影片累计播放量已突破千万。他直言,“我希望通过短视频创作,让更多人看见真实的中国。”

  扎根湾区 深耕生物医药科研

  获得“学术成就奖”一等奖、同时获选十大港生的暨南大学药学院博士生郑靖萍表示,是大湾区对生物医药的政策支持,让她能坚持科研路。“比如药学专业的‘药物警戒’课程,以前在内地高校没有,现在广东几间大学率先开设。”她说,从这些可以感受到大湾区高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努力和政府持续加码的政策支持。“这些都增强了我扎根湾区、深耕科研的信心,希望未来能深耕科研,愿七年的积累能产出真正的成绩。”

  就读广州大学粤语播音专业的梁嘉淇,十分关注粤语文化的传承。她认为,语言是文化根基,在广府地区学习更有现场感。在广东生活期间,她去过不同城市,听到各种方言版本的粤语。“好似佛山,就有好明显的口音变化。你会感受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她希望未来能以此为题,做一个关于粤语方言演变的专题研究。

  获得“公益实践奖”一等奖、获选“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的谭明丽,是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她两年前到贵州偏远山村研学时,发现一位听障小女孩洲媛很有拍摄天赋。洲媛无父无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患有听障,村里人一度对她有成见。谭明丽将手上的相机交给洲媛,发现她拍的照片角度独特,镜头画面很有艺术感。

  “我忽然意识到,她其实很想表达,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方式。”深受触动的谭明丽一直努力联系各方,最终帮洲媛出版了一本摄影集。谭明丽这次还特意带了一本画册到现场,带大家感受小女孩洲媛的视角。“虽然今年就要毕业了,但我会继续将这件事做下去,帮助洲媛的摄影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也希望更多人关注和帮助像洲媛这样的孩子。”

  何建宗博士表示,目前在内地升学的香港学生已超过2.3万人,内地高等院校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具备强大竞争力,为香港学生提供了更多优质选择。他希望港生能把握机遇,勇于担当和奉献,成为未来爱国爱港的人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