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广东“12条措施”支持机器人、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展。图为广东一家机器人企业展示最新成果。右图:广东再出招,用“真金白银”撑企业。“12条措施”将为企业贷款融资带来实在的支持。图为广东一批投融资项目签约。\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广东再出招,用“真金白银”撑企业。12日,广东省政府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日出台的《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12条措施”)。
新公布的“12条措施”,重点帮企业减轻成本、解决融资难题,而且内资外资一视同仁,港企一样受惠。此次政策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贴息贷款力度再加码。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预计每年会提供最多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贴息贷款,相当于去年广东制造业贷款增量的约30%。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贴息支持,减轻还款压力。\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广州报道
单企最高享2000万贴息
广东拥有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当中亦有不少港资企业。“12条措施”对当中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新增银行贷款,为企业“开闸放水”。“相比过往的政策,这次政策银行贷款贴息比例,由以往最多三成,提高到三成半。”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童士清说,如果企业成功借到钱,政策期内可享最多一年贴息。
对于达不到贷款门槛的中小企,广东省政府会透过担保增信,帮助“开绿灯”。童士清举例称:“某小微企业原本只能申请500万元贷款,通过担保增信后,银行放款额度可能提至1000万元。”
新增136亿元支持政策落地
为配合“12条措施”,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胡建斌表示,预计省财厅将通过三年时间额外新增约136亿元资金,支持这轮政策落地。
“新一轮融资贷款政策,将全部平等适用于内资、外资企业。”张劲松强调,对于吸引外资方面,“12条措施”力度十足。跨国公司如果把中国区、亚太区甚至全球总部设在广东,最高可获得800万元一次性奖励;设立全球研发中心,最高再有600万元扶持。张劲松期待外资企业将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到广东:“我们接下来会确保广大外资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广东去年推出的外资政策已带动信心回升。张劲松透露,广东今年实际使用外资呈现回稳向好的势头。一季度广东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增长16.9%,实际使用外资357.6亿元,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主要经济大省。“这是广大外资企业对广东、对大湾区投出的信任票,这也显示出真金白银的外资激励政策正在起作用。”张劲松特别强调,去年首批享受政策支持的外资项目将在今年上半年兑现奖励资金。
重视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资金到位了,对于内外资企业的奖励门槛亦一视同仁,那么哪类产业最受广东“12条措施”欢迎?答案是前沿赛道产业。“12条措施”明确提出,将突出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董文忠解读称,对于这些新质生产力产业,广东争取到2027年,累计建成不少于1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创新试验区,每年促进不少于100项新技术新产品在省内实现首用首试。他介绍,将以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为载体,为更多企业提供技术与产品的“试验场”与“首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