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湾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广西的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互补之下,两地正探索形成“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的合作新模式。图为2024年9月在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区拍摄的智航载人飞碟飞行器。\新华社
编者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明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多个重要场合,总书记也强调要加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今日起大公报推出《对接大湾区》系列报道,讲述广西、贵州、江西、云南等省份如何充分挖掘自身禀赋,精准对接国家重大部署,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发挥辐射带动力,彰显责任担当与共进力量。
一辆满载采用8叠代封装工艺芯片的货车,驶出广西天微电子有限公司厂区,通过贺州东融高新产业园区大门后,加速驶向粤港澳大湾区。
绵延的珠江水系将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相连。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
当前,来自湾区的近3000家企业,分布在广西贺州、梧州、南宁等地,利用湾区的资本和技术优势,结合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形成“湾区研发广西制造,湾区接单广西发货”的产业新模式。\大公报记者 苏征兵
多年来,广西和湾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众多湾区企业把广西作为重要投资目的地,加快产业布局、加大投资力度,充分用好广西各方面优势实现新发展。
芯片企落户 填补半导体产业空白
“公司的芯片设计在深圳进行,芯片封装及测试则在贺州进行,这样的研发生产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广西天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彬说。
该公司是深圳市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贺州投资的全资子公司,项目二期投资超过10亿元,占地110亩,已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半导体设备研发及制造基地。自2019年落户贺州后,填补当地半导体产业空白,成为贺州科技创新标杆。
如今,贺州成为集团核心生产基地,综合运营成本较沿海降低10%。该公司今年一季度产值增长30.5%,发展良好,贺州产业化基地目标年产值超10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目前除了维持国内和韩国、台湾订单,还积极探索东盟销售新渠道。
湾企下单 广西报关直发非洲中东
近年来,广西主动对接大湾区建设,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给企业便利、给人们信心、给发展赋能,抓产业、引项目、促发展成效日益显著。
距离天微电子所在东融高新产业园区不远的钟山电子信息产业园内,刚从香港采购转运过来的京东方、惠科等头部面板液晶屏大板,正在广西浩创智能自动化无尘车间,被切割成手机、学习机以及车载中控的液晶屏。
广西浩创智能负责人林元志透露了将生产基地从深圳迁至广西贺州的考量。他表示,贺州厂房租金是深圳的一半,加上税收优惠和灵活用工制度,企业综合成本显著降低,每年节省数十万元。
林元志透露,今年计划新增生产线,目标产值2-3亿元,产品除供湾区外,还有直接由贺州报关,发往非洲、中东及印度等地。林元志介绍:“传音、三星等品牌的部分售后维修,依赖我们的供货。”
港企生产管理 引领对标国际化
同在钟山电子信息产业园,总部在香港的恒源电子(贺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有30多年历史,聚焦高精度双面多层PCB和PVC电路板的港资企业。负责人黄伟超介绍,港企的管理方式,是对标国际一流管理标准,贺州公司从2024年9月投产,不到半年时间,已完善ISO9001和1400标准体系。实施精细化巡检系统,每道工序进行实时巡查,拍照上传管理系统,确保品质可控。这套国际通用的“计划─执行─检查─改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在广西有引领示范作用。
该公司的客户包括IBM、捷普、保时捷等国际品牌,90%产品出口欧洲,由贺州生产、香港出货。去年第四季度产值2000多万元,今年计划产值1.2亿元。黄伟超说,广西土地、人力成本低于珠三角,员工80%为原广东团队迁移,薪资对标广深,但生活成本更低。
贺州市钟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叶佐添介绍,园区内来自湾区的企业有34家,已在区内形成声学产业链、显示产业链和配套产业链,部分企业服务华为、小米等终端品牌。
“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距,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将给广西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广阔空间。”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