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全国自强模范典型事迹
独臂医生 单手撑起生命晴空
陈桂平(图左)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墟镇新圩村的村医。从1996年背起药箱,陈桂平骑坏了16辆自行车,骑行超过12万公里,每日穿梭在乡间小路上行医,今年已经是第29个年头。独臂的他不仅面对求学碰壁时并未放弃学医梦想,几番坚持终于走进卫校课堂。为了单臂打针难题,陈桂平买来针头和注射器,一直反复在自己的手臂、臀部、脚背上练习,就连父母和弟弟妹妹也成为他的陪练,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他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单手打针换药等各种医疗技术。
当乡亲们说出“小陈打针打得一点都不痛啊”,陈桂平知道这份信任里藏着更多包容与鼓励。凭借医术和医德,陈桂平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和尊敬。对待独居的孤寡老人,陈桂平坚持每周外出义诊。“我对他们不需要记录,他们每一个人的病例我都记在心中。”多年来,陈桂平风雨无阻地给几十位独居老人送去了温暖,守护着他们的健康。
“这些年来,我进过百家门,吃过百家饭,脑海里已经有2000多个活病历本。”陈桂平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村医的队伍,共同守护乡村百姓的安康。
轮椅箭神 让梦想在国旗下闪耀
来自广东东莞的轮椅射箭运动员陈敏仪(图)参加过2021年东京残奥会、2024年巴黎残奥会,夺得4枚金牌,两次打破残奥会纪录。
2009年,她凭借良好的上肢条件入选了广东省残疾人射箭队,开启了运动员生涯。“刚入队时,训练特别难,拉弓、瞄准、放下,这些基础动作每天要重复几十甚至上百次。”陈敏仪说,每天训练结束后,手臂常常酸痛到抬不起来,晚上疼得难以入睡,“但我每天想着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才算对得起自己,不知不觉就熬过来了”。
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首次参赛的陈敏仪就夺得了4枚金牌,并打破全国纪录。
“那是我第一次被大家看见,它就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我心底更强烈的渴望”,接下来陈敏仪将自己的目标锚定奥运赛场。东京残奥会上,她一举夺得射箭女子W1级个人赛、射箭W1级混合团体赛两块金牌。巴黎残奥会上,她和队友们又拚下了两枚金牌。陈敏仪说,这一路走来,有汗水、有伤痛、有坎坷,但更多的是坚持、是努力、是拚搏,“荣誉对我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钢腿女孩 用微笑传递正能量
“很激动也感觉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被称为“钢腿女孩”的汶川地震幸存者牛钰(图)获颁“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后告诉记者,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残障人士,让年轻朋友们少一些焦虑、正视内耗。
17年前,在汶川大地震废墟中捱过三天的牛钰奇迹生还,代价是永远失去右腿。此后,牛钰经历了30多次手术,一次次伤痛中醒来,这个穿着假肢的不服输女孩开始带着微笑重新出发。过去五年牛钰多次参加马拉松,今年5月11日,她又一次回到汶川参加马拉松。当奔跑在赛道,在阳光中笑着挥手,她希望人们记住自己的坚强和乐观,也期待鼓励更多保障人士走向自己的康庄大道。出书、担任博主、做志愿者,这些年牛钰一直在不懈地丰富人生厚度,努力在生活中寻找快乐。
“经历过汶川地震,我始终有一个信念──活在当下非常重要,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把当下每一步走好”,牛钰说每天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都会收到上千条私信留言,“每个人的人生和经历都是不同的,就像事情都有正反面,要先成为自己。被爱包围长大的我希望将爱和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指尖飞人 强技能突破人生极限
来自浙江省平湖市的陈良杰(图),1岁时确诊先天性听力残疾。
虽然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但他一直紧抱“要和健全人一样生活”的信念,选择了走进普通学校学习。作为听力残疾人,他必须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口型,通过读唇语“猜”老师在讲些什么,下课后再追着老师请教。“这段求学经历,造就了我不轻易放弃的性格,过程虽然辛苦,但跟上同龄人的步伐让我收获满满自信。”陈良杰说。
2006年,陈良杰考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因为学计算机可以少说话多做事,成绩全凭一双手”。在校期间,他每天都在计算机房埋头苦练操作技能,特别是文字录入,通过日复一日地练习,同学们都叫他“指尖飞人”。2010年他首次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职业生涯“首金”,这份认可点燃了他的斗志,从2013年到2017年,他先后斩获多项职业技能大赛冠军。2023年他一举夺得在法国举行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文本处理冠军,实现计算机技能大赛的“全满贯”,更在世界残疾人职业技能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大公报记者马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