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共聚聚甲醛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日常用品、医疗器具等领域。图为观众在博览会参观手术机器人。\新华社
中国商务部18日消息称,去年5月19日,商务部(下称“调查机关”)发布2024年第18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等进口共聚聚甲醛(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据商务部建议决定,5月19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
专家表示,此次针对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并非反制美国“对等关税”的举动,两者之间并无关联。
调查机关最终认定,原产于美国、欧盟、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存在倾销,中国大陆共聚聚甲醛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商务部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25年5月19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
美产品占比最大 达14.98%
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最高。其中,泰科纳聚合物公司和美国其他公司均为74.9%;欧盟的塞拉尼斯生产德国有限及两合公司和其他欧盟公司均为34.5%。台湾地区公司中,台湾宝理塑胶股份有限公司为3.8%,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4.0%,其他台湾地区公司为32.6%。日本公司中,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和其他日本公司均为35.5%,旭化成株式会社为24.5%。
共聚聚甲醛(POM Copolymer)可直接用于或经改性(指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改变材料物质形态或性质)后用于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日常用品、运动器械、医疗器具、管道管件、建筑建材等领域。
《现代化工》期刊显示,从进口情况看,2024年中国聚甲醛进口主要来自美国、马来西亚、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美国的有5.9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4.98%;来自马来西亚的5.7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4.44%;来自德国的5.0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2.72%。以上3个国家进口合计占中国聚甲醛进口总量的42.18%。
据预测,世界聚甲醛需求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预计到2028年全球聚甲醛需求量将达到177万吨。中国市场仍是全球聚甲醛需求最大的市场。
中国此举合理合法合规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对《大公报》表示,中国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符合世贸组织的公平贸易原则,也符合中国的反倾销相关条例,这是确保公平贸易的正确做法,中国此举合理、合法、合规。至于是否与当前中美贸易战升级有关,白明认为,不应对此过度解读。反倾销是各个国家都会用到的维护贸易公平的常规性做法,纵然美国单方面升级关税战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但针对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并非反制美国“对等关税”的举动,两者之间并无关联。
白明认为,中国展开反倾销调查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纠正以低价扰乱市场的行为,为国内产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国2030年聚甲醛需求量达90万吨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聚甲醛(POM)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2月,中国聚甲醛现有产能为49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行业内企业申请反倾销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低价恶性竞争,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国内聚甲醛生产企业的发展,规范行业发展。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预计,到2030年,中国聚甲醛需求量可达到90万吨。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指出,随着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不断巩固,未来汽车工业、电子电器、机械工业、日用消费品等需求仍然保持中等速度增长。有研究指出,到2028年,中国聚甲醛有效产能将超过92万吨/年,行业间将面临竞争压力增加的局面。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聚甲醛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指出,过去,聚甲醛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品等领域,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随着行业的发展,近年来行业应用领域逐步向电子电气、汽车等高附加值领域转移,进而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具体来看,目前中国聚甲醛下游应用领域中,电子电器件占比最高,约为26.9%,其次为汽车配件领域,占比约为22.1%。
话你知 | 聚甲醛
聚甲醛(POM)学名为聚氧亚甲基,又称缩醛树脂、聚缩醛,是一种热塑性结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甲醛具有类似金属的硬度、强度和钢性,在很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都具有很好的自润滑性、良好的耐疲劳性,并富于弹性,此外它还有较好的耐化学品性,因此也被誉为“超钢”或者“赛钢”。
聚甲醛可分为均聚甲醛与共聚聚甲醛。其中,共聚聚甲醛具有机械强度高、高耐疲劳性、高耐蠕变性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可以部分替代铜、锌、锡、铅等金属材料,可直接用于或经改性(指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改变材料物质形态或性质)后用于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日常用品、运动器械、医疗器具、管道管件、建筑建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