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广西凭祥友谊关关口外,正在排队等待出关的中国货车。\大公报记者曾萍摄
日前,中国至越南河内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开通,从广西直达越南河内,以“一箱到底”“一车到底”模式实现运输提效降本。线路开通后,大公报记者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以下简称“凭祥物流园”)内看到,满载水果的越南货车整齐停靠等待卸货;在友谊关关口,中国的货车满载着电子产品、汽车零件等排队等待出关。
相较于传统运输模式,每辆货车可节省约1天时间,成本可节省800元(人民币,下同)至1000元,运输时效大大提高,中越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越南货车司机表示,“走新通道,我们就能把更新鲜的水果,更快送到中国朋友的餐桌上!”\大公报记者 曾萍
点对点直达 跨境物流提效降本
据了解,中国至越南河内国际道路运输线路,中方货运车辆需持CBTA(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证件与GMS电子通关凭证,目前尚未普及所有中越跨境货运司机,但两国众多司机都十分期待。
业界吁配套政策信息支援
“能直达就太好了!”刚在凭祥物流园停好车,王师傅激动地说。这位有十馀年跨境运输经验的老司机表示:“以前我们只能开到越南同登装货,当天必须赶回来,现在有了直达线路,能直接开到河内,肯定愿意走!”广西凭祥是中国和东盟水果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口岸城市,“货量大时,中国海关排队要两三天,我也遇到过春节期间在越南运输水果的车辆,堵了四五天的情况。”因此王师傅对“一车到底”的新运输模式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若以后直达能普及更广范围的话,运距扩大,货量也能提升,收入肯定也会增加。”
货主农先生从事水果跨境贸易超10年,对运输模式演变及效率提升有着切身体会。“过去分段运输,货物要在口岸多次装卸,耗时又增加损耗风险,物流成本也高,限制了业务规模拓展。”他直言,若中国货车能直达胡志明等市场,“时间能省不少,损耗也会降低”。不过,农先生也道出顾虑:“越南市场有多大、具体有哪些集散地,我其实不太清楚。要是能有详细的市场数据,我们规划运输、对接货源也更方便。”他呼吁,新通道不仅要“路通”,还需配套政策、信息支持,帮助货主抓住跨境贸易机遇。
越方司机期待“反向贯通”
雨帘低垂,在凭祥物流园装卸平台,越南货车司机周武(音译)站在满载芒果的货车旁,他手里拿着相关单据,正等待着卸货。当记者提及新开通的中国至越南河内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时,周武原本疲惫的眼睛亮了起来,兴奋说道:“我有看到新闻说中国的货车以后能直接开到河内!”他指着远处排队的中国货车,又比画着自己的车厢,“要是你们的车能来,我们越南的车也能去南宁、广州这些大地方就好了!”说着,他拍了拍车厢铁皮,“以后若能走‘新通道’,我们就能把更新鲜的水果,更快送到中国朋友的餐桌上!”他笑着说。
从“货物互通” 迈向“经济互融”
尽管当前新通道仍面临双向载货政策限制,中国货车暂不能从越南返程运货,但随着中越双方贸易互动不断深化,企业对政策突破充满期待。“越南至中国货物以水果、木材为主,旺季进口车次达400-500台。随着新的直通运输线路常态化运营,我们也计划增加20台货车服务更多客户。”广西恒发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尚斌说。跨境通道创新撬动着区域经济发展,伴随东盟“智慧物流走廊”建设,将推动中越关系从“货物互通”迈向“经济互融”的更高维度。
在中美贸易摩擦重塑全球供应链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正迎来战略机遇期。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中国至越南河内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的开通,正是深化区域合作的关键一步。这条新通道不仅承载着跨境物流的效率升级,更被视为突破贸易壁垒、拓展东南亚市场的“黄金动脉”。雨幕中,一辆辆货车仍在有序通关。而一线从业者对“贯通直达”的热切期待,不仅是对运输便利化的诉求,更是中越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