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团队冀与港校合作 共推研究成果应用

2025-05-19 05:02: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新型生物塑料使用后可通过水处理循环再生,不需要特殊的地点要求,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受访者提供

  【大公报讯】记者张帅报道:在把小龙虾作为重点产业的湖北,2023年的养殖产量达到124.2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成。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指出,以往小龙虾壳的废物利用做得不够,甚至会产生污染问题。新材料将小龙虾壳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制作成淨水器滤芯效果非常好,不光是微塑料,对重金属也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已有多家企业上门接洽合作。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赵泽对大公报也表示,新材料还对药物、内分泌干扰物、油类等疏水性污染物展现出良好的吸附兼容性,具备在水体淨化、工业废水处理、环境修复等方面广泛应用潜力。

  作为滨海城市,香港面临海洋微塑料污染的严峻挑战,有研究发现,香港地表水和沉积物中含有大量微塑料。

  “香港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近年积极开展微塑料去除和降解技术研究,以减少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比如,香港理工大学的蔡松霖博士和方家熙博士团队创新性地利用细菌生物膜聚集并去除水体中的微塑料,香港城市大学安琼真教授牵头开发了微纳米气泡辅助气浮技术等。”赵泽表示,目前,香港与内地高校在研究上各有侧重与优势,未来期冀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微塑料清理从实验室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跨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