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锁B射C导攻其不备
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严峻,我国迫切需要自主研制一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歼击机。1986年,中国第三代战机研制计划正式立项,代号为“10号工程”,这就是后来的歼-10。在歼-10研制初期,我国飞机研究所连一台真正的计算机都没有,但科研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全神贯注在研制上,反复检查一张张图纸,攻破一个个技术难关。
1998年3月23日,歼-10原型机在成都迎来首飞,总设计师宋文骢陪伴着试飞员雷强缓缓走向飞机,他们俩都在极力地克制自己情绪,以安慰对方。雷强对宋文骢说:“您放心,只要不是飞机在空中爆炸,只要飞机能控,我一定想办法,就算摔也摔到跑道上,让咱们知道这十几年错在哪儿了。”
按照计划,歼-10首飞完成绕场三圈的飞行后便可返回,雷强又主动请缨再飞一圈,20分钟后在空中完成所有预定动作,飞机平安降落。雷强抱着宋文骢激动落泪,“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战斗机啊”。出生于3月26日的宋文骢高兴地说,歼-10首飞成功是3月23日,“以后,我的生日就是这天了!”
歼-10让中国战机实现从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制的跨越式发展,被网友称为国产“争气机”。如今歼-10各改进型号持续迭代优化,于巴印空战一举成名的歼-10CE,令歼-10系列跻身顶尖歼击机之列。\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