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技术封锁 跻身一线
3纳米制程长期被台积电、三星垄断,小米选择“设计优先”策略。通过自研架构与台积电共建联合实验室,小米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IP核等关键环节实现国产替代。玄戒O1晶体管数量(190亿),虽未达美国300亿管制阈值,但设计能力已逼近国际顶尖水平。
创新研发模式 成本大降
面对3纳米芯片百亿美元级研发成本,小米探索出“旗舰机型分摊+汽车场景複用”模式。玄戒O1的NPU(神经处理器)单元同时服务于手机影像优化和汽车自动驾驶,研发成本摊薄30%。以生态反哺研发,为后来者提供可覆製的样本。
延续国产攻势 累积专利
从华为麒麟芯片的回归,到比亚迪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芯片国产化,再到长江存储3D闪存量产,中国科企正形成“集团军”攻势。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