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国宝回家路/挽救流失海外文物 无偿捐赠祖国

2025-05-25 05:02: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20年12月1日,流失海外160年的马首铜像返回原属地北京圆明园。图为在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展出的马首。\中新社

  何鸿燊购回圆明园兽首捐赠国家、杨铨将珍藏的5000余件文物捐赠给广州市政府、叶义将毕生珍藏的81件犀角文物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曹其镛与曹罗碧珍夫妇将168件(套)中国古代漆器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近代以来,因战火、走私等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不计其数,成为国人心中之痛。让散落在外的中华文化瑰宝回归祖国,亦是一大批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始终为之努力的心愿。

  在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上,他们竭力挽救了大量中国文物,并将其无偿捐回祖国。\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

  杨铨年少时移居香港,痛心于祖国文物因盗卖而散失的状况,立志要穷毕生之力收藏保护中华文物。1959年至1964年间,他将其珍藏的5000余件文物捐赠给广州市政府,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接受的最大规模的文物捐赠。这批文物包括陶瓷、铜器、玉石器、漆木竹器、文具等,涵盖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大部分划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奠定了该馆馆藏的基础。

  眷恋中华文化 收藏可观

  在抗日战争中就以医术仁心闻名香港的叶义,致力于文物保护和传统艺术研究。1984年,叶义阖然辞世,其亲属依其嘱托,将其毕生珍藏的81件犀角文物,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旅居菲律宾的华人收藏家庄万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眷恋和情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搜集失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其收藏中书画文物尤精。在他逝世后,其子女庄长江、庄良有秉承父亲遗志,于2000年将庄氏两秃轩珍藏的233件书画作品慨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圆满完成了老人一生“宣扬文化之素志”。这批书画时间涵盖宋至近现代,数量可观,精品荟萃。

  20世纪90年代,甘肃秦公墓地与山西晋侯墓地先后被盗掘,一些被盗文物流失海外,其中部分青铜器流失美国后,被华人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收藏。在国家文物局协商沟通下,2009年11月,范季融夫妇将9件极为珍贵的秦公晋侯青铜器慨然捐赠国家,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秦公青铜器中多数有“秦公”或“秦子”铭文,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珍贵资料。2009年11月,文物在北京完成交接。此前,范氏伉俪曾多次向国家捐赠青铜器、书画等珍贵文物。

  香港著名企业家曹其镛,祖籍浙江省宁波市。他热爱中国艺术文化,尤其钟情于古代漆器的收藏与研究。2012年和2014年,曹其镛与曹罗碧珍夫妇将珍藏的168件(套)中国古代漆器无偿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这批文物不仅从数量上增加了浙江省博物馆的漆器藏品,更完善了馆藏中国古代漆器的藏品结构,扩展了宋元一色漆器的收藏品种,填补了元代及明早期雕漆,元代及明代螺钿漆器,明代嘉靖万历戗金填彩漆器的空白,丰富了清代乾隆雕漆漆器的种类。该馆由此改善了漆器文物收藏的格局与面貌。

  促成国宝回归 与有荣焉

  美籍华人王纯杰于2016年同夫人一起,将云冈石窟第19窟被盗菩萨头像捐赠给山西博物院。两年后,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云冈石窟第7窟鲜卑装人物头像也在他们的护送下结束漂流。他说,“文物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重要的实物资料,我有幸与两尊石窟造像相遇,愿意为它们的回归尽一份绵薄之力。”

  2023年9月,国家文物局获悉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拟捐赠30件流失海外泥质彩塑佛教造像,经双方协同努力,这批文物艺术品于2024年2月安全运抵大陆。本次捐赠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台湾同胞文物艺术品捐赠。这30件彩塑佛造像为宋金至明清时期文物,包含佛首、佛坐像、菩萨立像等,运用多种技艺塑造了各尊佛教圣像的形体神态,是辉煌灿烂、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的生动见证。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积极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希望能在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对华友好人士的支持下,促成更多流失在外的文物“回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