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广州交付

2025-06-27 05:02:44大公报 作者:方俊明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苏海1号”集养殖、捕捞和加工高价值鱼种功能于一体,具备“智能集养”功能。右图:6月26日,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在广州南沙正式交付。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26日在广州正式交付,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三文鱼深远海养殖新时代。该船集成工业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等前沿技术,稳定运营后可实现三文鱼年养殖量达8000多吨,船上可进行冰鲜和速冻加工,最快24小时送到餐桌,时间远远少于国外进口三文鱼。

  该船在投入运营后,将开往黄海冷水团水域,以满足三文鱼的适宜生长水温要求(10-18℃),带鱼儿去环境舒适的地方“旅游”,等到回来时就是鱼肥舱满。首批三文鱼预计明年端午上市,届时三文鱼价格有望下降,未来中国海鲜消费市场亦将大大降低对冰鲜三文鱼的进口依赖。

  据了解,“苏海1号”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今年4月完成综合海试。作为国产海洋渔业养殖技术与船舶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海上智能养殖装备,该船集养殖、捕捞和加工高价值鱼种功能于一体,具备“智能集养”功能。

  中国迈向三文鱼深远海养殖时代

  “苏海1号”交付使用,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三文鱼深远海养殖新时代。该船具有游弋式生产特性,可根据经济鱼种的环境需求,寻找合适的水域进行养殖;可自主锚泊,根据季节水文变化转场生产,并规避台风、赤潮等恶劣环境影响,从而大大提高养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中,船上配置15个封闭式养殖舱,其贴心的“智能管家”可以实现“水、氧、料、光、污”养殖五要素智能集控与管理,为三文鱼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可通过水体交换系统,实现舱内水体与外界自然海水不间断交换,保证养殖水体的新鲜、干净。

  同时,“苏海1号”配备了养殖环境监控、集中自动投饲、船岸一体化管控等一系列先进养殖作业装备。其中,养殖环境监控系统可实时精准监测养殖区域的水温、水质、含氧量等关键环境参数,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集中自动投饲系统依据鱼群的生长阶段和实际摄食情况,定时定量投餵优质饲料。而船岸一体化管控技术便于陆地管理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对船上各项养殖操作进行实时指挥和调整。此外,“苏海1号”集成了工业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等前沿技术,可模拟三文鱼在自然环境中的最佳生长条件,确保其健康、快速生长。

  同类船共4艘 24小时可上餐桌

  “苏海1号”兼具网捕和泵吸等成鱼起捕方式,能以“无损捕捞”的方式实现鱼苗计量入舱、成鱼转舱、按重分级、活鱼转运等作业需求。船上配置的大型船载智能加工车间,可实现渔货冰鲜、渔货冷藏两种加工自动化流水线作业。由于其具备全年连贯养殖的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和时间,可实现渔货错峰上市,不仅可以大幅提高产能,为市场提供稳定、充足的三文鱼供应,还能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苏海1号”在稳定运营后,可实现三文鱼年养殖量达8000多吨,年产约150万尾三文鱼。“国产深海养殖三文鱼最快24小时内将极致新鲜的产品送达中国主要消费市场,时间远远少于国外进口三文鱼。”船东江苏连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宋方敏表示,随着明年养殖三文鱼大量上市,三文鱼价格也有望回落,让中国民众吃上更新鲜、更便宜的三文鱼。据悉,船东目前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已签订共4艘同类船型和合同,4艘船满产后,三文鱼价格可望进一步下降,届时更好地满足国人餐桌上的多元需求。

  “苏海1号”

  •总长249.8米,型宽45米,型深21.6米

  •养殖水体8.3万立方米,相当于33个国际标准游泳池

  •排水量13.2万吨

  •总造价近6亿元人民币

  •可实现三文鱼年养殖量达8000多吨,年产150万尾三文鱼,估算年产值超6亿元人民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