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专家观点/鲜果出海+精深加工 荔枝转型“全年产业”

2025-07-02 05:02: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广东茂名高州市,冷库里放满准备发货的荔枝鲜果。/新华社

  气温火热,广东迎来荔枝“丰年”。广东省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广东省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惠聪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今年荔枝产量暴涨,鲜果集中上市,“广东整体销售情况是比较好的,今年产量虽然与2018年的丰年相当,但流通效率、线上线下融合及品种优化都大幅进步,很多优质品种的荔枝供不应求,甚至‘爆单’。”

  这对后端加工和产业链延伸提出了更高要求,荔枝由“季节性水果”向“全年产业”转型。“目前荔枝加工中占比最大的是荔枝乾。”王惠聪指出,荔枝乾加工技术成熟、市场接受度高,是果农优先选择的去化渠道。其次是荔枝浓缩果汁、果茶等简单加工品,尤其适合果形不漂亮的鲜果。此外,广东科研团队积极推动荔枝高附加值衍生品研发,包括果粉、冻干粉、多糖提取物、生物活性成分和功能性食品。王惠聪介绍,荔枝果肉中富含特殊成分,被研究证实具有安神益智、延缓认知退化等功效,开发潜力远超一般水果。

  “深加工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产量不稳。”王惠聪直言,荔枝属季节性作物,丰年与小年交替,如果企业高投入建产线,却遇上减产年份,往往难以摊薄成本。如果要打破这个瓶颈,需要从政策扶持、标准化种植、产销对接等多方面着手。“广东农业农村厅其实很支持这件事。”她认为,荔枝是广东从业人员最多的水果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150万,关联行业辐射广,关系着农民增收和产业稳定,意义很大。

  吁港企参与 助荔枝出海

  荔枝作为岭南代表性出口水果,随着保鲜和冷链技术发达,荔枝“南货北上”“鲜果出海”已成趋势。她指,由于广东荔枝的农药残留标准最近已与国际接轨,国内荔枝销售的标准已经和海外一样,对于农户来说,出口门槛就显著降低,品质保障更高。过去要建“出口基地”,如今“内外销统一标准”成为趋势。“只要国内能吃的,也能出口。”她说。

  随着冷链物流和出口标准提升,王惠聪指,香港作为国际商贸平台,在荔枝产业链中完全可以扮演“桥梁”角色。“香港消费者对保鲜鲜果和深加工产品接受度高,而且本身就是食品贸易重镇。”王惠聪认为,香港企业可以更多参与荔枝出口与贸易,如通过电商平台、品牌联营,把荔枝衍生品推向东南亚、日本等市场。 大公报记者卢静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