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图为观众参观展览介绍的《大公报》记者的抗战报道。\中新社
8日,记者在抗战馆现场看到,展厅多处醒目位置展出了《大公报》的一系列珍贵报道。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大公报》参与、推动、见证的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事件,展现了新闻界和文化界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的特殊贡献与担当。方大曾、朱启平等《大公报》的优秀记者们以笔为“枪”,向日本侵略者投掷出犀利的“炸弹”,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七七事变中很多历史影像,都是《大公报》记者方大曾拍摄的,本次展览中也展出了许多。”抗战馆研究部工作人员李庆辉告诉记者,“《大公报》不仅是最早报道七七事变的媒体之一,还把抗战胜利的消息迅速公布于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新闻人的责任和《大公报》的担当!”
在展览的第七部分“伟大胜利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大公报》1945年8月15日头版头条被郑重悬挂展示,此篇报道用醒目的特大号黑体字和感叹号作为主题:“日本投降矣!”副题为:“日本已答复四国接受规定条款,今晨七时四国首都同时正式宣布”。许多游客在此驻足,认真阅读,不少人被深深震撼,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展厅的另一处展示了1945年9月2日《大公报》记者朱启平亲眼见证“密苏里”号上的受降签字仪式后写下的题为《落日》的报道。报道写道:“这签字,洗淨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在展厅现场,很多观众隔着防护玻璃,一字一句认真阅读《大公报》记者方大曾的《卢沟桥抗战记》,亦有不少人将《大公报》报道日本投降那张版面拍下来。有位父亲指着巨大的“日本投降矣!”告诉身边的女儿:“到此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