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科技引领新疆棉产能升级 迎出口新机

2025-07-10 05: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香港新闻联高层参访团走进新疆天业蘑菇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考察棉花生产加工情况。\大公报记者张宝峰摄;中图:参访团成员参观初代兵团人穿过的棉衣。\大公报记者张宝峰摄;下图:新疆棉花生产已经运用“空、天、地”技术,实现了农情监测与精准调控。\大公报记者张宝峰摄

  新疆是中国著名的瓜果之乡和农贸产品出口基地。实地考察当地现代农业的最新发展面貌,成为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简称“香港新闻联”)高层参访团此次新疆行的重要一站。7月8日,参访团一行来到天业蘑菇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这里,大家看到了5000亩的农种区,看到了天山雪水在科技设备的过滤下“淨化变身”的神奇过程,看到了一片片新疆棉从生产、采摘到加工、出口的全流程。参访团成员既被浩瀚农田的壮阔美丽所震撼,更为现代农业的科技化、智能化发展点赞。\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喀什、石河子报道

  农业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地下水位高、盐碱大,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借助科技赋能,现在基地地下水位由20cm降至1.8m以下,土壤含盐量由17‰降至3‰以下,pH值由8.7降至7.3,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0.75以上,节约土地7%-12%,农机作业费降低20%-25%,节肥15%-20%。基地棉花单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

  “空天地”监测 耕种精准调控

  正当记者聚精会神采访之际,“滋滋……”一架无人机突然从记者身后腾空而起。原来这里已经运用“空、天、地”技术,实现了农情监测与精准调控。虫情测报灯、一体化气象站、苗情检测系统助力科学农事,实现远程控制与实时反馈。一幅智慧农业的生动画面此时此刻真正变得具象化。

  当地工作人员说,如今,科技机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与大数据技术,以数字化、无人化模式为种植户提供打药服务,其配备灵活机械臂,每小时作业可达200亩;还可实现360度自由移动,对农作物损伤极小;1人即可操控5台进行集群作业,大幅提升了效率,又能精准作业,保障作物品质。

  西方污蔑抹黑倒逼产能升级

  “前些年,西方国家对新疆棉的恶意污蔑,对我们的生产销售带来了一些影响。但现在,坏事已经变成了好事。”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些年,当地通过拓宽产业链、开发深加工等方式,让新疆棉的出口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多元,不仅倒逼当地棉花生产实现“产能升级”,也有效抵销了过去产销方面的负面影响。

  在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还了解到,如今,农业资源转化已成为当地的发展重点。目前,这里拥有9家骨干纺织企业,并建成了“纺纱─织布─印染─成衣”的全产业链条,规模为环锭纺116.82万锭、气流纺2.67万头、毛纺1.7万锭。

  专家:港疆可探索“智慧物流”深度合作

  谈及香港与新疆在农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前景,著名香港问题专家、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院长王江表示,未来,可以利用香港的科技创新平台和新疆在跨境电商、口岸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探索智慧物流、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合作。

  “香港与新疆未来最大的合作机遇在于共同参与和引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王江表示,新疆作为中国面向中亚、中东,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香港作为全球金融、服务和创新枢纽,两地“东联西出”,有望在国际物流、跨境贸易、双向投资、金融创新、绿色产业等领域打造示范性项目。香港的国际化优势能帮助新疆企业“走出去”,新疆的资源和区位又为香港企业提供新市场和新赛道。两地若能深化合作,用好香港这个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和平台,定能实现互利共赢,助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