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参访团成员体验军垦区打铁。\大公报记者张宝峰摄
7月8日,香港新闻联高层参访团走进位于新疆石河子的“军垦第一连”及“军垦博物馆”,深入了解兵团人投身新疆建设的火热历史,并亲身体验了犁地、打铁、磨豆腐等“军垦日常劳作”,参访团成员纷纷感叹新疆能够发展至今的不易,并对兵团于当地发展的特殊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从石河子市中心出发,汽车飞驰在宽阔的大路上,不经意间,新闻联一行就来到了军垦博物馆。在这里,大家仔细了解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分布图,了解了王震将军当年主动请缨奔赴新疆、肩负起当地发展建设重任的历史,了解了初代兵团人打地窝子、贴烙饼子的艰苦岁月,看到了二代“兵团娃”在土屋里认真读书的动人场景……
“我实在不敢相信当年的建设者居然面对着如此艰苦的条件,但又做出了这么大的成就。”一位参访团成员在看到展柜里初代兵团人曾经穿过的“军大衣”时深受触动。那一块块各色的补丁、一处处修补的痕迹,仿佛将人拉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岁月,“正是老一辈军人的付出,才有了今天新疆同胞的幸福生活。”
汽车辗转,参访团一行随即来到了军垦第一连,这里生动还原了当年初建新疆时的物理场景。从满是小板櫈的学习教室,到长条大桌的集体食堂,从铁匠炉、豆腐坊,到远近闻名的地窝子……参访团成员在观瞻的过程中,仿佛不知不觉“穿越”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用力一点,再用力一点,加油!”听着当地百姓的助威声,兴致勃勃体验犁地耕田的参访团成员也鼓足了劲向前迈进。但是,沉重的铧犁、深软的土壤、暴晒的天气,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让参访团成员对当年建设之不易有了切身的体会。\大公报记者张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