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中国十年治沙3.65亿亩 土地退化零增长

2025-07-13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十年治沙3.65亿亩 土地退化零增长

  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为“防治沙尘灾害 共同守护蓝天”。长期以来,中国努力改善沙区生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大公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十馀年来,中国持续加大荒漠化综合防治力度,加快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65亿亩,封禁保护面积2794万亩,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近10年,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沙尘天气总次数较上个10年减少30%。\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北京报道

  2023年6月8日,联合国大会将7月12日确定为国际防治沙尘暴日,旨在提高全球对沙尘暴带来日益严重的健康和环境挑战的认识。在今年的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到来之际,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中指出,沙尘暴对健康和经济造成的损失正持续加剧。报告指出,尽管2024年全球地表沙尘平均浓度略低于2023年,但区域差异显著。在受影响严重地区,2024年地表沙尘浓度仍高于1981年至2010年的长期平均值。

  报告称,全球每年约有20亿吨沙尘进入大气层,其中逾80%源自北非和中东沙漠,沙尘可跨越大陆和海洋传输数百至数千公里。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萨拉.巴萨特表示,沙尘问题不再是区域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沙尘可以对空气质量、健康、农业和交通运输产生影响。

  “三北”工程累计造林4.8亿亩

  报告指出,虽然沙尘现象多为自然过程,但水资源与土地管理不善、干旱及环境退化正日益成为沙尘现象的重要诱因。巴萨特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可能导致新的沙尘源出现。

  据悉,中国始终高度重视沙尘暴防治工作,1978年批准并实施“三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即西北、华北、东北),努力恢复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为防沙治沙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际人士表示,国家层面的土地管理策略对防治沙尘暴至关重要,中国的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据内地媒体报道,中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来,工程区累计保留造林面积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亿亩,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近10年,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沙尘天气总次数较上个10年减少30%。特别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两年来,实施重点项目369个,完成各类建设任务超1亿亩。

  光伏治沙模式 增绿增能增收

  另据介绍,两年来,科技力量持续赋能防沙治沙工作,国家林草局发布“三北”工程适用林草机械装备目录,加快研发林草机械化新装备,植树机器人、沙障铺设机、光伏治沙智能机器人等新装备新技术纷纷得到推广应用。中国林科院打造15个科技高地,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发布“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首批十大成果等。“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化光伏治沙模式迅猛发展,实现增绿、增能、增收一举多得。以路治沙模式对沙漠进行分割治理,穿沙公路将沙漠分而治之,成为沙区群众致富路。各地还利用沙区独特资源,适度发展中药材、优质牧草、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