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把脉教育/培养拔尖人才 一定要破除刷题积弊

2025-07-14 05: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丘成桐(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清华大学供图

  谈及目前中国的备考方式时,丘成桐用“很糟糕”来形容。他指出,学校基本上要求学生不断“刷题”,刷到小孩子对学问完全没有兴趣。他表示,目前就读少年班的这批学生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学生,一定要花很多功夫去培养他们。这些学生最小的12岁,展露出很强的能力,同时还很活泼,也很有志气,对学问很有兴趣,愿意追求真知。

  “小孩子从很小开始就接受刷题的训练,思考方式慢慢固化,上大学之后的思路还是刷题的思路,但解题不是做学问的目标。我们必须要从中学阶段就改变培养拔尖人才的方法,开辟特殊的途径,提拔出一批年轻有为的学者。这是我这几年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这些学生将会改变中国的数学。但是,要完成高水平的研究,我们还需要花大力。”

  数学皇帝 由哲学出发

  对于学问,拥有宏观的、全局的思考,是丘成桐成功的关键。纽约时报曾不吝溢美之词地称赞他为:“数学皇帝”。当记者问及取得成功的根源,丘成桐不假思索地答到,他做学问的态度得益于父亲的影响。尽管十四岁丧父,但父亲丘镇英作为一名哲学家,对他早年的培养,奠定了丘成桐一生探索学问的追求和品味。“哲学不单单研究一个小问题,也研究不同学科的关系、中外哲学的比较,所以我看事情喜欢看全局,从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找出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学科的发展,他也秉持宏观和历史的视角。在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半个世纪的丘成桐认为,中国要成为一个主流的科技大国,一流的研究院、一流的研究生是关键所在。从各国基础学问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美国、欧洲还是近邻日本,都是如此,“相对来讲,中国研究院的水平和研究生的能力,比科技强国还有一定差距。”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流的本科生,目前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成熟的青年学者是改变科技发展航道的生力军,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工业革命建立在基础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也建立在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之上。比如,图灵奖主要奖励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其中不少都是数学家。”丘成桐分析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