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丘成桐看来,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给年轻人机会。图为丘成桐与高中生面对面亲切交流。\清华大学供图
丘成桐1949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66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1969年获推荐留学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71年22岁获博士学位。此后长在美国任教,后分别于1994年及2003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及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至今。2022年,丘成桐全职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
被誉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回忆1969年离开香港时,根本不知道何时能够回到内地,但他一直认为自己与祖国不论在情感和家族上,这种纽带早已烙刻心中。\大公报记者 孙志、苏雨润 实习记者 黄海媚
被誉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对现代数学的发展有根本性的影响。他解决的卡拉比猜想中涉及的几何对象,被称为卡拉比─丘成桐空间,是代数几何和数论中主要工具,也成为高能物理中宇宙的主要模型。
影响现代数学 屡破物理难题
他开创了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分支“几何分析”,这一学术方向已影响学术界四十馀年。他与合作者解决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猜想、镜对称猜想等一系列的数学、物理学公认的难题。1982年,丘成桐获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此后获克拉福德数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奖、沃尔夫数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邵逸夫数学科学奖等。
丘成桐1969年离开香港时,香港跟内地尚处隔绝时期。丘成桐回忆,那时根本不知道何时能够回到内地,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他始终认为,他的故乡是出生地汕头,以及父母的故乡梅州蕉岭。离开香港的时候,他不但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能够回到内地,甚至无法预料何时返回香港。
“因为我们家庭不是很有钱,没有能力坐飞机回去。离开香港时就无可奈何,觉得事业很重要,学问很重要,只好一往向前,不想什么时候能够回国,对于回乡感觉无可奈何。”丘成桐曾形容数学赋予他的,是一本让他在世界各处随意走动护照,同时也是探索这世界强而有力的工具。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遥望当年思念祖国和常常涌起的乡愁,丘成桐回忆道,过去有从香港、台湾来的朋友们,他们会讲一些家乡的事情,另外就是媒体的讯息,也不是很及时。“直到1972年,尼克松宣布要到中国来访问,我们这些科学家看到一线曙光,认为中国跟美国可能不会处在敌对的地位。”1977年,丘成桐回到了阔别八年的香港,和母亲团聚。
“这是我祖先长大的地方”
到了1979年,“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邀请丘成桐到北京,是自他在襁褓中离开汕头30年来,第一次踏足内地。那次丘成桐还返回祖籍地蕉岭,他形容:“这是我祖先长大的地方,对我来讲还是有很深厚的感情。”
这位蜚声中外的数学大师曾在自传中写道:“对中国,无论在情感和家族上,这种纽带是根深蒂固的,早已烙刻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