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九三阅兵彩排中,双座版歼-20S与歼-20A一样换上了黑色涂装。图为黑色涂装歼-20S。
黑色涂装、流线脊背修身造型的歼-20A隐身战机,在近期的阅兵彩排中首次亮相,被军迷誉为“黑武士”版“威龙”。
外界推测,黑色涂装是新一代隐身涂层,歼-20A换装了新涂层后,可吸收更宽频段的电磁波,具有更好的隐身性;而加高的平滑流线型脊背除优化了飞行时的气动性能,亦能容纳更多传感器设备,加强信息态势感知能力,提升了远程侦察打击战力。加上换装动力更强劲的国产涡扇-15“峨眉”发动机,歼-20A实现了“4S”标准的全面提高。
衡量第五代战机的战斗力,最主要的是4项核心指标,即“4S”标准,包括隐身(Stealth)、超音速巡航(Supersonic)、超级态势感知(Superior-sensor)、超机动能力(Super-agility)。改进型歼-20A在这些方面实现了全方位跃升。
相比较于原来的基础款歼-20,改进型歼-20A最突出的外观特征是黑色涂装。对于战机来说,“涂装也是战斗力”。2011年,歼-20横空出世进行试飞时,也是黑色涂装,当时主要是因为使用类氧化铁材料为基础隐身吸波涂料,故呈现黑色。
复合隐身涂料 吸收更宽频段电波
2017年之后,歼-20实现大规模量产,不再使用氧化铁涂料,换用更先进的银灰色隐身涂层涂装,被誉为“银河战舰”版。这种涂装,融合了超材料、磁性纤维、金属吸波颗粒等工艺,相比早期黑色涂装,可更有效吸收雷达波。如今的“黑武士”版歼-20A,采用了与歼-35类似的碳纳米管与超材料复合隐身涂料,可吸收更宽频段的电磁波,大幅度提升战斗机的全频谱隐身能力,对雷达、光学、红外等各种探测技术的隐身能力都有显著改善。
再者,机背的加高,也为歼-20A机体内部扩容、增加航电设备拓展了空间。隐身战机的优势是规避敌方雷达,实施突击。但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感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歼-20A的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在更高功率、更低热负载下运行,延伸探测距离。航电设备拥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超级态势感知能力。
换装“峨眉”发动机 减10%飞行阻力
其次,歼-20A使用了动力更强劲的涡扇-15“峨眉”发动机,机体构型也做了修身改造。座舱后方进行了结构加高,对座舱盖和机背的夹角进行了填充式设计,座舱不再隆起突出于机背,而是呈现平滑流线型一体化布局。这优化了飞行时的气动性能,可减少约10%的飞行阻力,增强了超音速巡航、超机动能力,助力高速突防攻击,快打快撤。歼-35亦采取了这种流线型布局。
这让歼-20A可以在高烈度对抗中“看得更远、更准、更快”,更早发现、识别并引导导弹精确打击敌方目标特别是隐身目标,抗电子干扰能力也更好,从而“打得更远、更准、更快”,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先敌制胜,未来还可以与无人僚机、预警机等更有效融合。
总体来看,“黑武士”歼-20A凭借隐身材料、新一代雷达及航电设施、优化气动布局、涡扇-15发动机的共同支持,实现了“4S”标准的全面提高,具备隐身突击、电子对抗、信息处理等饱和战斗力。
双座版“威龙” 变身战斗型预警机
在九三阅兵彩排中,共有3款歼-20亮相,显示了“威龙”家族的日益壮大以及作战模式的多元化。这包括基础款歼-20、“黑武士”歼-20A,以及双座版歼-20S。后者是全球第一款双座版第五代重型隐身战斗机。
在当下的空战体系中,大型空中预警机处于后方,与前方战斗机进行协同。战斗机一旦远程作战脱离预警机覆盖,就会陷入信息断层和感知盲区。
军事专家杜文龙认为,歼-20S相当于战斗型预警机,飞行速度、隐身能力、作战能力与战斗机大致相当,可随队进行各种指挥和侦察预警,将指挥所前移,形成强大的前方侦察预警指挥能力,前线火力信息组合可以达到新高度。
在远程突击中,双座版歼-20S战斗机通过高空高速突防,可对敌方空情进行预警感知,通过信息分发,在敌方纵深实时引导对战斗机、无人机,进行饱和攻击,填补后方大型空中预警机的盲区。双座版歼-20S战斗机通过数据链指挥控制“攻击-11”无人机蜂群,实现“有人机指挥+无人机打击”的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