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在河北省赞皇县葛沟村,街道旁的墙面上绘有各式各样的港澳元素。\大公报记者马静摄;右图:葛沟村村民在村里建成的幸福共享食堂用餐。\受访者供图
自1997年开始,太行山东麓的千年古县河北省石家庄下辖赞皇县与港澳结下历久弥深的不了情。在中央港澳办牵线搭桥下,来自港澳的资助与爱心源源不断进入赞皇,不仅成功帮助赞皇脱贫摘帽,更助力其向“幸福县”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前,大公报记者曾深入赞皇,探访在港澳各界助力下赞皇的脱贫路径。当时,赞皇刚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一切都面临新起点。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记者再赴赞皇发现,港澳各界在资金、项目、招商、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赞皇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新动力。这座千年古县再展新颜,乡村呈现和美之貌,智能化教学令人大开眼界,文旅、农产品加工等业呈现蓬勃之姿。\大公报记者 孙志、马静、凯雷
走进赞皇县葛沟村,新铺的柏油路平整宽阔,老人驾驶三轮车平稳驶过,道路两旁的墙壁上各式彩绘栩栩如生。村民们在文化广场上閒话家常,放暑假的孩子们嬉笑打闹,整个乡村呈现出和美新貌。崭新的综合楼是村里最醒目的建筑,进入楼内,便民综合服务中心、阅览室、爱心理发室、共享食堂配置齐全。
“脱贫后港澳各界对我们的资助仍源源不断,我们村里这栋综合楼就是香港企业捐资建造的。”赞皇县葛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彩彬说,“之前我们村污水横流,去年覆盖全村的污水管网项目落地完工,再也看不到遍地污水。香港企业到村捐助,拆掉葛沟村委会原有闲置房屋,邀请设计院专家重新为葛沟村委会进行了规划设计,建成77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
“引凤归巢”人才留村促发展
硬件得到改善,村民生活也得到提升。记者在综合服务楼的共享食堂看到,这里窗明几净,窗口贴着一周菜单,荤素搭配合理。“有专门的厨师,都是当天现炒现做,一餐只要两块钱就能吃饱,主要服务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儿童。”郭彩彬说,村里的老人每月还能在爱心理发室、爱心洗衣房享受免费理发和洗衣服务。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重要内容,葛沟村发生新变化,“引凤归巢”计划得到更好落实。如今,葛沟村已经有两位大学生回到本村担任村主任助理。村长助理王博飞告诉记者,留在家乡发展有很多好机会和好平台,希望用年轻人的新思想贡献新想法,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家乡的好产品推广出去。
葛沟村也在谋划产业升级的富民规划,据介绍,村里红薯种植加工和大棚蔬菜产业正蓬勃发展,同时正在争取光伏发电项目,这些项目叠加能够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100万元(人民币,下同)。当前,葛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5000元以上。
科技赋能 传统产业谋升级
今年五一假期赞皇接待游客82.6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近6亿元;赞皇23万亩酸枣林带动的酸枣仁加工与购销产业,预计未来一年能带来近50亿元的丰厚回馈。此外,赞皇传统陶瓷产业正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当地汇瓷电子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高科技水平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亿元……一系列数据正成为赞皇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谋划富民利民路最强有力证明。
“日子是比之前好多了,路也平了,兜里的钱也多了。”葛沟村村民说,村里人都对港澳爱心人士心怀感激之情,“村里有困难的家庭也有港澳人士帮助,你看村里墙上都画着香港、澳门,就是为了表示感恩。”村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