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外贸平稳向好。图为江苏省连云港的港口集装箱码头,繁忙的外贸装卸作业区。\新华社
面对复杂国际经济形势,作为中国第二经济大省江苏,今年上半年仍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除“苏超”火爆出圈助力文旅消费节节攀升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而“一带一路”市场更成为外贸火车头,进出口总值达1.39万亿元,增长9.5%。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长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徐天舒指出,从出口来看,江苏外贸企业原来主要出口至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但目前很多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变,出口目的地也转向东盟、中东、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大公报记者 贺鹏飞
说起上半年江苏经济发展的亮点,估计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苏超”。这一地方业余足球赛事自5月10日开赛以来,持续刷新国内业余赛事观众人数纪录,并成为撬动文旅产业和助力消费增长的杠杆。
“苏超”创造三亿经济效益
虽然迄今在“苏超”赛场上一球未进,并被网友戏称为“从常州到‘州’”,但常州文旅消费却因为“苏超”而持续升温。以常州最有名的中华恐龙园景区为例,据该景区总经理王凯透露,7月以来,景区的客流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约80%。江苏其他城市同样出现文旅消费热潮。美团数据显示,“苏超”开赛以来,江苏省休闲玩乐消费线上订单稳居华东第一,同比增速达到40%左右。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专题调研显示,超八成(80.4%)居民感受到赛事对日常生活和消费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58.9%的居民表示会因“苏超”增加体育方面的消费;65.5%的居民表示会因“苏超”增加文化旅游方面的消费。
早在“苏超”开赛后不久,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就曾预测,整个“苏超”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综合经济效益,江苏省平均每个城市将增收2000多万元。而随着“苏超”的持续火爆,实际数据可能会更加亮眼。
“以旧换新”推动消费 成效明显
“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也在刺激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省统计局披露,5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叠加“苏超”火爆助推文旅消费双重效应充分显现,全省消费市场延续稳定向好发展势头。
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5月当月江苏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6.0%、60.6%、25.8%;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147.0%;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7.9%。1-5月,该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汽车类、家电类、3C数码类、家居类)合计实现零售额3176.5亿元,同比增长11.6%。徐天舒表示,在促进消费方面,江苏各地政府部门按照“一地一策”“一店一策”原则出台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拓新兴市场 外贸“朋友圈”扩大
上半年江苏在外贸领域也保持较快增长。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增幅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9%。
在美关税战的背景下,江苏外贸企业积极扩大“朋友圈”,拓展新兴市场。上半年,江苏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39万亿元,增长9.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5100亿元,增长21.8%。同期,对欧盟进出口3952亿元,增长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