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传媒学子们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的战地记者范长江展板前合影留念。\大公报记者胡卧龙摄
1938年,台儿庄大战的接连炮火让这座曾因大运河而繁华的商埠尽数变为废墟灰烬。“放眼望去,全部都烧焦了,有些战士被烧毁的身体四落在瓦砾废墟中,连运河水都带着硝烟味。”亲历古城重建的台儿庄市场营销部副总管时培京说道,语气仍带着沉重。
重建的艰辛,始于对历史的敬畏。重建团队遵循“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理念,用心将台儿庄恢复到昔日模样,坚持“原址保护,不随意移动遗迹”,哪怕是一块弹痕纍纍的墙砖,都要在原位置妥善保留,并保存了古城95%的道路街巷和水系肌理。
以史为本 重现“水陆通衢”格局
“我们花了至少三年做前期调研,遍访80岁以上的老人,一点点用回忆、文献和文物里拼凑当年的模样。”时培京表示,所有数据必须有来源,要尊重历史,复建的也会明确标注,绝不混淆历史。2013年,古城全面建成,融合了北方大院、徽派建筑、水乡风情的建筑群,重现了明清时期“水陆通衢”格局,再现了“天下第一庄”的气派。
如今的台儿庄,早已不复当年的疮痍,而是承古传今,推陈出新,更胜昔日的荣光。古城最高年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夜晚的运河两岸灯火辉煌,摇橹船载着游人穿梭水巷,非遗皮影戏与汉服旅拍相映成趣,再现“一河渔火,歌声十里”的繁华景象。
在扬古的同时,更要铭记历史。每年4月8日胜利纪念日,无名烈士墓前都会摆满鲜花,《血战台儿庄》的老电影在广场循环放映。弹孔墙上弹痕斑驳,但墙下是和平鸽的身影。游客在欣赏如诗如画的古城风景时,眼前或许会闪过昔日战火中战士奋力抗敌的英勇身影。
古为今用,弘扬繁荣。随着徐州至香港直飞航班即将开通,台儿庄的文化脉搏也即将蔓延到香港地界,吸引香港同胞跨山越海前来泛舟古运河上,领略古城风光。\大公报实习记者曹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