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外交部:中欧将规划下一个50年合作

2025-07-23 05:02:21大公报 作者:马静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5月22日,一列满载着汽车、机械配件、家用电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准备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新华社

  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举行在即,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欧方共同努力,通过一次成功会晤,对外发出中欧致力于加强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的积极信号。

  此外,郭嘉昆在21日举行的例会上表示,中方期待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欧关系,深入总结中欧关系过去50年的经验启示,顺应时代潮流和双方人民及国际社会共同期待,凝聚共识、超越分歧,共同规划下一个50年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7月21日宣布:经中欧双方商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见科斯塔主席和冯德莱恩主席,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同欧盟两主席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加强伙伴关系 共护多边主义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2日在会上表示,今年是中国欧盟建交5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欧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有力支持彼此发展进步,为近20亿中欧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互利合作树立典范。

  郭嘉昆指出,当前,中欧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既迎来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在目前国际局势动荡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背景下,中欧举行领导人会晤,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对话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中方愿同欧方共同努力,通过一次成功会晤,对外发出中欧致力于加强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的积极信号。

  在此前一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郭嘉昆就即将举行的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介绍了中方期待。他表示,中方期待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欧关系,深入总结中欧关系过去50年的经验启示,顺应时代潮流和双方人民及国际社会共同期待,凝聚共识、超越分歧,共同规划下一个50年合作,携手开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欧关系虽存在结构性矛盾和阶段性挑战,但合作仍是主流,对话空间依然存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国别与区域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弘对《大公报》表示,本次领导人会晤有望为中欧关系再平衡注入信心和动力,未来中欧需在战略协作与风险管控中寻求新的稳定点,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研设“护栏机制” 有效管控分歧

  这位专家分析,本次领导人会晤重要目标是推动中欧关系进入战略深化、竞争管控、合作拓展的阶段。战略深化而言,中欧建交50周年是重要节点,双方均有加强政治沟通、增进战略互信的意愿,同时会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治理等全球性挑战上加强协调,共同维护全球多边秩序。竞争管控方面,欧方推行对华“竞争、合作、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使中欧关系存在一定张力。未来能否设立有效的护栏机制管控分歧、避免误判是双边关系平稳发展的关键。合作拓展领域,中欧双方尽管存在分歧,但分歧不应掩盖合作共赢的主流。中欧在经贸、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巨大合作潜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双边产业链高度互补,合作空间广阔。

  陈弘同时分析了中欧关系存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他强调,美国对华战略持续影响欧盟对华政策,美欧政策联动效应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稀土应成中欧关系“黏合剂”

  近期,稀土问题在有关中欧关系的讨论中被广泛提及。欧方抱怨中国对欧洲稀土出口下降,对欧洲企业造成了“非常、非常严重”的影响,并称将在不久后举行的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与中方重点讨论这一问题。

  中方为欧企设立“快速通道”

  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柏林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共同会见记者并现场回答提问时表示,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规定并履行必要程序,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将得到保障。中方主管部门还为欧洲企业设立了“快速通道”,有人故意在中欧之间炒作此事是别有用心。

  《环球时报》早前发表社论《稀土应成中欧关系“黏合剂”而非“绊脚石”》指出,众所周知,稀土是能源转型和国防安全的核心资源之一。中国长期向欧盟出口稀土,为欧盟实现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目标、提高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安全提供了巨大支撑,为此中方也承担了资源环境代价。欧方一些人非但不领情,反而出台各种花式“伤人”操作,令人十分费解。

  文章称,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有十多个国家对稀土、锂、镍等矿产出口实施限制或禁令。中方有关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和趋势,是非歧视性的,不针对特定国家,绝非欧方所指责的将矿产资源“武器化”和对欧盟进行“经济勒索”。

  文章最后指出,使合作成为中欧关系的主基调,是双方当前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双方处理包括稀土出口在内的经贸摩擦的正确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中欧关系中稀土问题虽然很“热”,但处理好了,不但不会烫手,反而可能成为双方关系的“黏合剂”。

  中欧领导人会晤Q&A

  会晤背景

  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也正值美欧就关税问题展开极限拉扯。英国《金融时报》18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谈判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任何协议中设定对欧盟商品征收15%至20%的最低关税,强硬测试欧盟的承受底线。此前几周,欧盟与美国谈判的目标是争取将多数商品的基准税率维持在10%。

  欧盟处境

  “欧盟这个由27个国家组成的集团正处在两难境地:一方面,它希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而美国正向其施压,要求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另一方面,它又需要维持与中国的稳定关系。”《纽约时报》21日评论说。

  合作走向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员董一凡表示,此次峰会筹备工作“经过了中欧外交团队密集、系统的对接”,涵盖了礼宾、新闻、议题设计等多方面,充分说明双方对此次会晤的重视与战略投入。中欧如何规划下一个阶段的互动节奏,可能会对之后几十年的合作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中欧应相向而行 携手合作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蔡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50年来,中欧关系从建交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取得丰硕合作成果,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❶ 坚持元首外交对中欧关系的战略引领。

  ❷ 尊重各自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❸ 坚持伙伴定位,中欧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

  ❹ 坚持互利共赢,中欧务实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作成果造福双方人民,也促进了世界的发展繁荣。

  ❺ 坚持多边主义,中欧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战。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