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951年,哈尔滨电机厂成功制造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在四川下硐水电站。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水轮发电机组是什么样子。但中国工程师们克服困难、自力更生,终于在1951年设计制造成功新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作为新中国水轮发电机组的“长子”,这台水轮发电机组的诞生,实现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零”的突破,揭开我国电力装备工业发展史的序幕。
1951年初,东北电工局第四厂收到了中央指示,为使被国民党特务炸毁的四川下硐水电站尽快恢复发电,需要抢製一台800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组。尽管困难重重,中国电机工程技术专家们经过不懈努力,还是逐一克服了扇形冲片、定子和转子等部件的生产难题。1951年12月,最后的转子超速总装试验进入关键时刻。高速旋转的电机如果出现故障,可能会像一枚重磅炸弹一样四散溅射碎片,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人们用沙袋在外围堆起一圈1米多厚、2米多高的围墙。
看着负责水轮发电机设计的工程师吴天霖爬上发电机的顶端,周围人都紧张地握紧手心。当吴天霖细心查看运转情况,测量完风速,发电机缓缓停转了。他起身擦掉一头汗水说:“成了!”那一瞬间,周围爆发出长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试验成功的机组,马上被安装在四川下硐电站,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