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4年12月27日,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图为施工人员在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架线施工。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下称雅江水电工程)被誉为“世纪工程”,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将高达3000亿度。如何将这些电力低损耗外送千里之外?从“跟跑”到“领跑”世界,中国独有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就成了“秘密武器”。为了适应高海拔的环境,中国已先后攻克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和特高压直流线路技术,为“藏电外送”提供了技术支撑。
就在雅江水电工程开工前夕,国家发改委核准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雅江水电工程建成后,来自雅鲁藏布江的绿色水电有望向东“闪送”,点亮大湾区。\大公报记者 李畅、罗洪啸
2025年5月27日,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工程最高塔位海拔接近480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铁塔。此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已于2024年12月27日建成投运,这两条高海拔特高压线路的建成投运,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高海拔特高压技术的国家,这也意味着中国具备在青藏高原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能力。
从“学徒”向“先锋”蜕变
中国特高压技术从昔日的“学徒”成长为引领世界的“先锋”,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蜕变。时至今日,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已实现质的飞跃,从最初的“照猫画虎”向国外学习,到如今在该领域早已实现独立自主,“外方总承包”在我国特高压建设中早已成为过去式。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42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
一位专家告诉大公报记者,依托于特高压工程的成功,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从原材料到关键组部件、成套产品的完整国产化装备产业链。未来,随着跨洲电力传输需求的增长和全球能源互联互通的迫切需要,特高压技术的国际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电工界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中国已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员国上升为常任理事国,主导制定了20多项IEC国际标准,推动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TC115)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委员会(TC122),并由中国担任秘书国和主席国。
助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在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高压技术的前期研究,到2009年第一条特高压线路投入商业运行,再到今天以特高压为核心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在输电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这或许正是雅江水电工程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点亮东部的清洁电源,更是一座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张连起说。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大公报》表示,雅江水电工程对于优化全国能源输送格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电外送技术保障层面,他表示,中国已具备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已领跑世界,未来雅江水电工程的电力输送可为全球其他国家大型水电开发提供有益借鉴,向世界输出‘中国智慧’。”林伯强说。
谈及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对全球能源的贡献,张连起说,特高压技术为跨国、跨区域能源互联提供了可能,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评价:“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至关重要,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全球包容性增长的关键。”张连起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特高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等海外项目,实现了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的“集体出海”,未来中国特高压技术将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更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