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学子在江西省博物馆参观。\大公报实习记者董秋辰摄
在南昌赣江之滨,江西省博物馆似一方宝盒,珍藏着一件件珍贵文物,其中,有“江南青铜宝库”之称的商代新干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印证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7月23日,“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走进江西省博物馆,探访这枚“赣地宝盒”里的文明印记。\大公报记者黄慧、实习记者尹瑾、董秋辰、宋安昕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具有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文化璀璨等众多优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作为江西省博物馆七大基本陈列的压轴之作,“虎踞江南──新干大墓与青铜王国”展览,长期对外展出。新干大墓是一座大型方国王陵,出土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其中国宝级文物5件,国家一级文物23件。经考古发掘,新干大墓是中国出土青铜器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大型商代墓葬,与殷墟妇好墓、三星堆祭祀坑并称为商代青铜器三大发现,堪称“江南青铜宝库”。
全景展示江南青铜文明高度发展
展览以“一座王墓、一个方国、一支青铜文化”为主线,从“王者归来”“山河安在”“回望繁华”“融汇多元”四个部分,层层深入王的世界,探索三千多年前的赣鄱大地,全景展示江南青铜文明高度发展的文明成就,让观众领略多元一体进程中的中华文明。
江西省博物馆开放教育部讲解员罗明介绍,新干大墓位于江西新干县大洋洲镇,其发现将中国青铜文明和整个商代历史、文化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是中国南方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青铜器对于青铜时代的王权统治具有特殊意义。商王室是高水平工匠的主要拥有者,掌握着高质量青铜器的生产能力。
长江中下游铜矿资源丰富,商王朝南下获取铜矿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和礼器制度,开启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新时代。新干大墓的精美青铜器,印证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展览现场,一件双面齿云雷纹青铜大钺,其中部开口,双面露齿,环饰燕尾纹一周;肩下及两侧装饰云雷纹,纹中凹线处有错嵌红铜的痕迹。此钺是目前所见商代青铜钺中最重的一件,象征着持有者地位高贵与权力显赫。据悉,钺是王权的象征,三千年前汉字中的“王”字,就是钺的象形。新干大墓出土了2件青铜大钺,4件青铜小钺。商代同一墓葬出土成对青铜大钺的,只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山东益都苏埠屯的某方国国王“亚醜”墓。
虎形随葬品 携带“国家密码”
类比可知,新干大墓的墓主应该是赣水流域某方国的国王。清江盆地赣江两岸,商代遗址密布。
距离新干大墓东南约2.5千米的牛头城,依山而建,内外城相套,内城宫殿宽广,外城烟火繁忙,俨然一处方国都邑。牛头城与新干大墓,前者为王的都城,后者为王的陵墓。墓中出土的大量以虎形象为装饰的随葬品,更是携带着“国家密码”。
文物所呈现的是一个繁荣的国度:祭坛神圣,鼎鬲甗罍卣排列有序,祭祀盛典隆重庄严。城墙高耸,刀剑矛戈镞装备精良,城池营垒安如磐石;犁田种稻,坠网捕鱼,采矿冶铜,抟土烧瓷,缫丝织布,琢玉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