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独特作用/香港战略地位特殊 中外联络桥梁

2025-08-02 05:02: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938年6月,宋庆龄(左四)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

  作为国际知名自由港及曾经的英属殖民地,香港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开放环境,使之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活动中心之一。抗战时期,香港不仅是祖国和盟军获取援助物资的重要交通动脉,也充当了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桥梁,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且独特的作用。

  在主题展览“港澳台同胞的抗日斗争”的香港专区,一张宋庆龄女士与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廖承志等人的合影引人注目。照片拍摄于1938年的香港,当时内地已经烽烟四起,香港尚未沦陷,但香港各界的救亡活动已经开始广泛开展。当年6月,宋庆龄以其特殊身份和广泛影响力,联合中共驻香港办事处的廖梦醒、廖承志等,以及爱泼斯坦等国际友好人士,在香港领导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

  该组织利用香港国际联系广泛等有利条件,通过出版《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等方式把中国民众的深重灾难和中国战场的紧迫需要传达给国际社会,为中国抗战募集了大量资金和物资。此外,保盟通过帮助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医疗网、在各地设立慈善机构等方式,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达三年半之久,一直坚持活动到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为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