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2020年,北京率先建设了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支持部署各类自动驾驶车辆超800辆。图为无人驾驶巴士试乘活动现场。右图:Robotaxi在北京大兴机场外等候乘客。
【编者按】
中国自动驾驶发展一马当先,北京、武汉、深圳各显神通,以独特定位引领业界发展。三城各擅胜场,北京聚焦政策与基建,武汉推进商业应用,深圳打造产业生态。中国整合5G、北斗与AI大模型技术,推动自动驾驶从“辅助”向“无人化”跨越,为全球交通升级转型注入创新动能。香港也正在大力发展自行驾驶,测试区已扩至东涌城市生活圈。《大公报》今起推出《智行中国》系列专题,为读者介绍内地在此一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创新活力。
自动驾驶是中国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试验场。2020年,北京率先建设了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已完成600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建成北京市统一云控基础平台,支持部署各类自动驾驶车辆超800台,累计为超过1000台车辆发放了测试通知书,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突破3800万公里。
北京亦庄正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建设,2030年示范区覆盖面积将超过3000平方公里。在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先锋探索过程中,北京市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动能,打造了智慧交通的“首都样板”。\大公报记者 马晓芳北京报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作为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北京亦庄已聚集了35家自动驾驶测试车企,落地八大自动驾驶场景,累计为超过1000台车辆发放了测试通知书,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突破3800万公里,占全国总测试里程的四分之一以上。
从“车看灯”到“灯看车”
大公报记者亲身体验了无人驾驶的“一条龙”服务。清晨落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预约好的无人驾驶乘用车已在规定位置等候,车内设计充满科技感,乘客在后座能通过前座靠背上的屏幕休闲娱乐。驶入机场高速后,车辆速度平稳,变道丝滑。在城区红绿灯处,车内屏幕显示着实时路况,“车路云”一体化模式让无人车拥有更灵敏的感知。进入北京亦庄核心区,无人配送车正穿梭于楼宇间,快递、生鲜、百货应有尽有。无人驾驶外卖车化身移动餐柜,扫码即取热食,无需排队等待。道路一旁,无人清扫车正贴边行驶,刷盘吸尘一体作业,高效快捷。
记者从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了解到,云控平台如同连接车路云的中枢和大脑,入网车辆已经接近1100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自动驾驶车辆上报的通行信息,实现对自动驾驶的监管无死角,红绿灯会根据车的运行情况实时调整,满足路口通行能力最大化,实现“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
新技术出口至15国逾250城市
据了解,北京1600多个“智慧路口”装备了集成化智能设备,可以收集十字路口全部环境信息,实时传输给正在自动驾驶的车辆。示范区已经有60条街道实现动态绿波,能够做到自动驾驶时“一路绿灯”,在最长的绿波带,甚至可连续通过8到9个路口。
2021年5月,新石器无人车在亦庄获发全国首张无人配送车上路测试通知书,成为首批实现合法上路的无人车企业。新石器无人车品宣总监李雅菲向大公报记者表示,依托“智慧的路、实时的云、精确的图”三位一体体系,目前新石器在亦庄已部署超百台无人车,建成全球首个以无人车为主体的共配中心,包裹通过“飞车轨道”直达车载货舱,实现分钟级装载、小时级投递,日分拣量最高可达10万件,“目前新石器无人车已驶入全球15个国家、250多个城市,累计交付部署无人车超6000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网联车辆与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认为,中国提出了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新汽车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构建了由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基础平台、相关支撑平台、通信网等组成的复杂信息物理系统。他指出,未来应通过跨域数据打通,克服车端数据和算力不足的局限形成智能数据底座,形成云支持的数据闭环能力、探索自动驾驶数据商业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