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手持乌鸡蛋合影。
赣中南的青山绿水间,飘荡着轻快纾缓的音乐,散落着一座座可拆卸移动的小屋,一群羽白如雪、冠似桑葚的珍禽正踱步林下。牠们是泰和乌鸡,曾作为国礼走出国门,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也建立了专供渠道,综合产值达71.6亿元(人民币,下同),小小乌鸡成乡村振兴的金凤凰。
被当地农民笑称“傻博士”的江西省泰和县汉君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翔华是一名会计学博士,26年前从深圳来到乡村创业,致力于提纯护种,重振泰和乌鸡品牌。他接受“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采访时表示,泰和乌鸡的价值是不必多言的,泰和乌鸡的养殖模式又是不可覆製的,这一行非常值得坚守。\大公报记者黄慧 实习记者王印威
乌鸡是泰和的名片,泰和是乌鸡的故乡,泰和乌鸡的品牌价值达40.60亿元。2024年,全县乌鸡养殖量突破1220万羽,其中种鸡养殖规模达79.2万羽,商品鸡出栏量达到1036万羽,销售泰和乌鸡蛋7200万枚。泰和乌鸡进入盒马鲜生等高端市场,并且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建立了专供渠道。
“傻博士”创业 为乌鸡疯狂
谈及乌鸡养殖业兴衰对比,李翔华说,1978年,纯种乌鸡售价达28元/隻,相当于大学毕业生半月工资;1999年初到种鸡场时,价格已暴跌至3元/隻。这是由于泰和乌鸡因具有怕冷、怕热、怕风、怕雨、易生病、生长慢等特点,而难以规模饲养,一旦离开原产地饲养,三代后其外貌特征和内在品质均易产生变异、退化的情况。“当时的乌鸡相貌丑陋,而且口感极差,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再吃第二口。这哪里还是自己10多年前了解的泰和乌鸡啊!”
出于好心,当地引进以色列白毛矮脚鸡种,与泰和乌鸡杂交成功。然而,杂交乌鸡尽管改良了纯种乌鸡难饲养、生长周期长等短板,但有1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含量相对较低,如DHA、EPA。在泰和乌鸡由盛转衰的境遇下,李翔华看到了背后的商机,决定创业。创业之路布荆棘,彼时,伴随杂交泰和乌鸡的推广,市面上已经鲜有纯种泰和乌鸡了。为了挑到比较好的鸡种,李翔华以40元一只的价格一次性购进了近4000只。原来,在这些他自认为比较接近原种的鸡种中,只有687只可用,其余只能以5元一只的价格售出。首次试水,他亏损了10多万元,他被当地农民笑称“傻博士”。
历经24代 品质达到最优
2002年,作为科学研究的载体,李翔华提纯的泰和乌鸡蛋搭乘“神舟三号”升入太空。自2015年以来,在中国家禽所和江西省农科院专家帮助下,公司通过实验,摸索出一条无药无抗饲养泰和乌鸡道路,近8年来,800多次抽检送样,经过欧盟在上海的SGS检测,合格率100%。现在,历经26年24代提纯复壮,目前原种泰和乌鸡种群存栏5万羽,泰和乌鸡种鸡纯度创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