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参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大公报实习记者刘秋语摄
7月25日,萍乡市安源区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他们先后参观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与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安源纪念馆,在斑驳史料与生动场景中,共同探寻中国工运星火从幽深矿井燃向苍茫井冈的光辉历程。
百年沧桑流转,初心始终如磐。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安源的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成为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如今,这份红色底蕴正焕发新的生机:2024年,安源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355万人次,“工运摇篮”的红色招牌愈发闪亮,不仅成为萍乡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更吸引着无数像香港学子这样的访客,前来触摸历史温度,传承革命精神。\大公报实习记者 洪晓晴、张子淳、王薪媛
红色是安源不变的底色。依托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打造的线上虚拟展厅,香港学子们开启了一段穿越百年的红色旅程。在这里,大家能与革命伟人进行对话;能深入总平巷的幽暗斜井,触摸到当年中国矿工所承受的苦难与艰辛;能旁听工人补习夜校授课,真切体会到“工人为天”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与意义。
这样的线上虚拟展厅,扎根于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之中。安源区以信息技术为坚实依托,将红色文化巧妙融入日常生活,深入阐释红色基因在当下的时代价值。通过把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转化为一个个鲜活可感的场景,不仅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的红色记忆,更让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在数字世界里得以重现,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互动座谈 助港青共情历史
针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到馆参观,纪念馆讲解员推荐他们深入了解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历史。“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运的典范,展现了组织群众、争取权益的斗争智慧。”他强调,这段历史不仅诠释了工人阶级的力量,更揭示了“爱国爱港”与“敢为人先”精神的同源性——“香港青年若能从中汲取团结与担当的质量,将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纪念馆也通过互动展陈、两地青年座谈等形式,帮助香港青年在红色历史中寻找共情点,强化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
许多参访的香港学子在了解安源历史后深受触动,“纪念馆演示的矿工工作场景令我震撼又心痛,”香港城市大学学生王印威表示,“作为后人,我们更应传承革命精神,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安源打响红色研学品牌
“走起路来呼哧呼哧地,就像你们家老母猪……”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安源纪念馆内,《小兵张嘎》片段引得香港学子们纷纷驻足、掩面而笑。而安源历史上,同样活跃着一群机智勇敢的少年。1922年9月,安源儿童团接到党组织的秘密任务:到火车站接应一位重要人物。儿童团员们年纪尚小,便装作嬉笑打闹的样子,巧妙避开敌人盘查,最终顺利将即将到安源开展工作的刘少奇安全护送到工人俱乐部。展墙上,“准备着:打倒军阀!”“准备着:做世界的小主人!”的安源儿童团誓词格外醒目,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刘均瑶轻声念诵着,仿佛穿越时空,与当年的儿童团成员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来自广东东莞的12岁学生肖可亦观展后深受触动:“非常震撼,学到了课本外的历史,更知今日生活来之不易。”纪念馆内,像肖可亦这样专程前来研学的青少年不在少数。他们通过实物展陈、情景再现等方式,了解安源儿童团、劳动童子军等早期少年儿童组织的革命事迹。
近年来,安源区用活用好“红领巾摇篮”红色招牌,依托“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历史背景,致力做优做亮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品牌,着力打响安源红色研学品牌。安源旅游景区管委会机关工委专职副书记欧阳丹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展陈形式,加强与粤港澳地区的研学合作,让更多青少年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