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港区人大代表视察组到访喀什大学新泉校区,深入了解当地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大学情况。\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
【大公报讯】记者吴俊宏喀什报道: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6日来到喀什地区,进入第三日视察行程。行程包括视察喀什自贸片区招商服务中心、喀什大学新泉校区、伽师县饮水思源展示馆等地。多位港区人大代表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国家投资17.49亿元人民币建成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终结伽师县饮用苦咸水的历史,这项民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视察组首站赴喀什自贸片区招商服务中心及综保区跨境电商中心,视察了解自贸区建设、运行和跨境贸易情况。
发挥喀什机场优势 进出口双向赋能
据介绍,喀什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新疆西南部,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自2023年11月揭牌以来,片区聚焦产业、枢纽、环境建设,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到2024年底,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累计已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94.93%。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圣泼指出,喀什作为南疆要塞,跨境电商可以积极利用当地的免税仓储拓展市场。“既要强化陆路联运,加快联通周边国家的口岸建设;更需发挥喀什机场客货双枢纽优势。”他强调,该平台既能推动国货“走出去”,亦可将中亚、南亚的优质产品“引进来”,实现双向赋能。
在喀什大学新泉校区,视察组深入了解当地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大学情况。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叶玉如表示,喀什大学积极拓展工科等应用学科,为当地众多企业输送人才,成功培养了大批扎根当地、持续贡献的建设者。喀什大学目前有在校生3.5万人,朱叶玉如认为这一数字将随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持续增长。她相信,在现有医学、农学等基础上,随着工科发展,未来喀什大学的科研实力将全面提升。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锦良则强调喀什大学的双重使命:作为全国最西端高校,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支点,也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这里培育的优质师资,正是夯实边疆基础教育的核心力量。他期待学校朝一流院校迈进,服务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需求。
下午,视察组赴伽师县参观饮水思源展示馆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展示馆。
据介绍,伽师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终年干旱少雨。居民饮用水长期依靠涝坝水、苦咸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成为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
引水工程如“东江水” 解百姓燃眉之急
刘虎是伽师县水利局原局长,肩负着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重任。2019年,国家投资17.49亿元启动从盖孜河上游引水的工程,刘虎带领团队翻越戈壁荒漠勘探水源,日夜驻守工地。即使确诊肺癌晚期,他仍坚守一线。直至2020年5月工程全面通水─这项惠及47万群众的工程彻底终结了当地千年“苦咸水”的历史。但刘虎因病情恶化,于2021年7月不幸离世。2021年,刘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刘虎豁出命来,也要让群众吃上甘甜的安全水的事迹令我非常感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立威表示:“他身患癌症晚期仍坚守一线,就是为了当地百姓能喝上‘安全水’、‘幸福水’,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冰芬表示,这项工程成功解决当地47万群众饮用“苦咸水”的历史难题。她指出,这不仅是攻克艰难的民生工程,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如同“东江水千里驰援港”般既解燃眉之急,又为长远发展奠基。这些都彰显了国家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这是“饮水思源”当代最美好的注脚。
学习一线工作者 敢于无私担当
黄冰芬赞扬了奋战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以奋不顾身的奉献精神投身脱贫攻坚,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完成如此宏大工程”。黄冰芬强调,我们应学习一线工作者的无私担当,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遵循,饮水思源,切实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