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张宝峰北京报道: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7日晚在央视播出第二集《文以载道》。专题片指出,“从主政一方到领航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习近平一路走来,把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相结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
2004年1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仙都考察黄帝文化,当时他突然问仙都风景区讲解员章晓华,“小姑娘,你是信马克思主义还是黄帝文化?”章晓华猝不及防,想了想犹豫着说“两个都信吧”。习近平笑着说:“小姑娘回答得很对。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我们又是炎黄子孙,中华五千年文明让我们不能忘根。”
坚持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2004年,习近平到浙江工作一年多,他请省委办公厅安排一些专家和学者来讲课。课程包括了西方哲学,还有中国哲学和浙学。他说,“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建设文化大省是必要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光当时讲授的就是中国哲学和浙学。他回忆说:“当时习书记很愿意听,而且做了笔记,中间还提出了问题跟我来讨论,讲的都是关于哲学的问题和浙江文化建设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调研、实践,习近平深刻指出,“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就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
2005年6月20日,习近平在作“理想.价值.人文精神”的主题报告指出,“说到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不能不谈儒家,儒家就是忠孝仁义,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忠就是要对国家负责,孝就是要对亲人负责,仁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义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还是要好好领悟。”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心中无民莫为官。2006年2月17日到3月1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连续刊发6篇文章,每一篇都引用先贤思想,从不同侧面论述共产党员应如何修身立德。
专题片指出,“文化是政治文明的‘导航灯’。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古代贤官的朴素民本思想跨越千年,在共产党人为民谋幸福的时代追求中,在之江大地激荡出更为深沉的力量。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浙江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浙江特色历史文化结合起来,科学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之问,引领浙江开辟了省域治理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