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2030年中国脑机接口迈入世界前列

2025-08-08 05:02: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今年3月14日,《大公报》头版报道国家医保局印发《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等价格项目。右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位男士体验运用脑机交互技术的科技产品“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中新社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脑机接口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加快应用。

  《实施意见》指出,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专家表示,《实施意见》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产业突破“实验室到市场”的壁垒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支撑。\大公报记者 刘凝哲 郭瀚林北京报道

  脑机接口在脑与机器之间建立信息通道,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交互,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的前沿技术。《实施意见》提出五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基础软硬件攻关、打造高性能产品、推动技术成果应用、壮大创新主体、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中国将研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

  在加强基础软硬件攻关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突破关键脑机芯片。发展高信道、高速率脑信号采集芯片,增强脑信号采集放大能力。研发高性能、超低功耗脑信号处理芯片,推动感知、计算和调节等功能的一体化集成。研发超低功耗、高速率、高可靠的通信芯片,提升脑信号传输和抗干扰能力。开发专用控制交互软件,增强多任务协同处理能力。

  在打造高性能产品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植入式设备研发突破。创新额贴式、入耳式、发夹式等产品形态,推动非植入产品向轻量化、高速率、低功耗发展。研制头盔、头显、眼镜、耳机等集成式脑机接口产品,通过与已有生活消费产品融合发展,支持非植入产品的迭代应用和规模化推广。研发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的高精度手术机器人,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

  在推动技术成果应用方面,《实施意见》明确,推广产业创新成果、提升检测和中试能力。加快医疗健康应用。面向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类疾病等临床诊疗场景,有效提升疾病诊疗效果。面向肢体运动、语言、感觉缺陷患者的康复需求,打造运动辅助、交流辅助和感知觉恢复等新方案,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聚焦“卡脖子” 核心器件自主化

  新华社新华指数研究院原执行院长周文龙对记者表示,《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脑机接口产业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入系统性政策引导的产业化攻坚期。“政策精准锚定了当前产业的核心瓶颈。”周文龙表示,针对侵入式设备风险高、非侵入式信号弱的技术痛点,《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研发介入式脑血管电极等折中方案,同时聚焦高通道采集芯片等“卡脖子”环节,推动核心器件自主化。不仅为技术攻坚指明方向,更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整合产学研资源,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转化。

  在场景落地层面,《实施意见》构建了“医疗先行、多域拓展”的应用体系。医疗领域明确支持脑机接口在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同步推动康复场景规模化落地,这与此前医保局设立相关收费项目形成政策联动,为商业化闭环提供了保障。“可以预见,政策落地后,医疗康复等刚需场景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突破,核心器件国产化进程也将加速推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