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智行中国.产业篇/深圳全产业链布局 筑千亿自动驾驶高地

2025-08-08 05:02: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小马智行与丰田雷克萨斯合作开发的自动驾驶车辆在深圳南山区路面行驶。

  作为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高地,深圳正以政策创新、技术突破和场景落地的三维驱动模式,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深圳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增加值达1023.7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8.8%,增速位列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列;截至今年5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2400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约1400家,产业规模与集聚效应持续领跑全国。/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深圳报道

  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深圳在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全链条突破。在感知层面,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复杂场景目标检测准确率超90%;决策层面,端到端学习模型使车辆在城市道路动态环境中的决策响应时间低至毫秒级;计算平台层面,车载算力普遍达200-400TOPS(全称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是处理器运算能力单位),支撑复杂算法实时运行。

  在产业集聚效应上,深圳形成涵盖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整车制造、出行服务的完整生态。华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深圳在车规级芯片、高精度地图、智能座舱等领域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例如,汉鑫科技聚焦车路云一体化,开发智能网联云控平台、自动驾驶算法系统等产品矩阵,承建烟台首条智能网联示范路。

  政策先行 扫除商业化运营法律障碍

  2022年,深圳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成为全国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该条例首次明确L3至L5级自动驾驶的准入条件、路权管理、事故责任认定等核心问题,其中规定,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事故,原则上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责任。这一立法突破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扫除法律障碍,推动深圳成为全国自动驾驶政策创新标杆。

  在路测开放方面,深圳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近千公里,涵盖南山、福田、坪山等行政区,并计划分三阶段实现全域覆盖。坪山区已实现440公里道路全域开放,完成13个路口智能化改造,部署60台网联摄像机、14台毫米波雷达等设备,构建“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深圳还向美团、小马智行等企业发放L4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推动无人配送、Robotaxi等场景落地。

  功能性无人车运营密度全国首位

  Robotaxi领域,祺出行与小马智行联合获得宝安区商业化试点牌照,今年3月,小马智行还获得了南山区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市场化运营试点许可,意味着市民已可在前海和深圳湾等核心区域体验到Robotaxi商业服务。此外,美团获颁国内首个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推动无人配送商业化。数据显示,深圳功能型无人车运营密度居全国首位,预计2025年末将超千辆。

  “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华为车BU法务部部长段晓蓉透露,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的总里程超过1亿公里,智能辅助驾驶里程占比超过38%。“但是,高级别自动驾驶私家车上路,目前仍有法律障碍。”她建议通过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实现L3(在限制条件下执行部分功能决策的自动驾驶模式)汽车面向消费者的商业化落地,也为国家立法提供探索经验。

  未来,深圳计划拓展“一区一特色”应用,如前海跨境物流、坪山车路协同示范,并探索无人车换电模式、商业保险创新。随着政策完善、技术迭代与场景深化,深圳有望率先实现自动驾驶从测试验证到规模化运营的跨越,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深圳方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