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2022年率先立法支持L3级自动驾驶上路,并开放全国首个全域开放的Robotaix运营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受访表示,全域开发给自动驾驶行业带来了机遇,既开放了市场,又打开了场景应用。无人驾驶的监管政策创新决定着自动驾驶产业能够走多远,规模能够发展得多大。
曹钟雄分析,目前的政策难点,一是责任主体的认定,到底是车辆所有者,还是技术提供方、运营方,当前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技术认知和责任边界不清的问题。二是相关保险体系的建立问题,如何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体系,对行业发展是一个考验。此外,如何推动主驾、副驾无人化,也是未来自动驾驶后期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运营车辆更多还需要副驾驶。
在技术商业化进程方面,深圳已发放超过1000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但完全无人化(主驾无人)的商业运营仍限于部分区域。“如果要实现全域覆盖,涉及到监管者的责任问题、跨行政区域执法的一致性问题,当前更多是试点区域得到了相关监管部门的支持,但全市域的监管协同是否能跟上,还有待探索;此外,地方政府在路网智能化改造上,很大程度由基础设施决定,能否在路网感知上形成各类设施的数据闭环也是关键。”曹钟雄说。
当下,深圳的企业巨头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纷纷布局车联网,并撬动了上下游共同发展。曹钟雄表示,深圳尽管有产业链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不足,主要是龙头林立、各自为战,如何构建市场利益均衡的机制,是推动产业链协同生态的关键。
从商业角度看,他判断,无人配送的商业模式更容易落地,一是相对出租车和公交,涉及人的安全方面约束少了很多。二是规模大、场景清晰、路径相对固定,同时在定价上也更具有弹性。 大公报记者毛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