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央视专题片播出第三集《文以兴业》 习近平推动文化产业奔涌向前

2025-08-09 05:02: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张宝峰北京报道: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8日晚在央视播出第三集《文以兴业》。专题片指出,从《之江新语》阐发的“文化经济”新思考,到党的二十大后提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命题,人文与经济相互激荡,彼此生发。从繁荣文化事业,到发展文化产业,破除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与发展相互推动、奔涌向前。习近平当年播下的文化种子,如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2024年,诞生于西子湖畔的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石破天惊,世界记住了这只桀骜骁勇的猴王,也记住了“动漫之都”杭州。浙江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居于全国第一方阵。人们不会忘记蓝图的擘画者、20多年前的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为民间艺术保护送去一场场“及时雨”

  2003年7月10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八八战略”,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单列一章。八天后,他又专门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并在会上指出“要形成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这些重要部署在浙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5月20日,习近平来到温州永嘉调研。永嘉昆曲老一辈艺术家林媚媚向习近平介绍了这种濒临灭绝的曲种的抢救情况。十几天后,习近平专门批示,“永崑的保护要纳入到我省非遗保护的计划之中”。那段时间,除了对永嘉昆曲的抢救批示,习近平在短短28天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6次批示,为浙江民间工艺保护传承、民间艺术保护工程等送去一场场“及时雨”。

  在习近平的推动下,文化之力赋能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他在《“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对“文化经济”做出深刻阐释,“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调研茶产业、青瓷、宝剑、丝绸、黄酒等特色文化产业,他说,“要敏于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经济元素和商业契机,善于向经济活动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对于如何发展旅游经济,习近平也非常关注。他提出要敢于“无中生有”,善于“移花接木”,注重“推陈出新”,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

  专题片指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在文明传承、文脉赓续中滋养生活、丰饶精神,以文兴业、辉光日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