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传统/探秘百年客家围屋 破解防御抗敌密码

2025-08-09 05: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参观百年客家围屋东生围。

  7月29日,“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江西行”采访团走进历经183年风雨的客家围屋瑰宝──赣南安远东生围。在讲解员引领下,这座庞大建筑的防御智慧徐徐展开。

  东生围的防御体系堪称冷兵器时代杰作。讲解员指着厚达1.5米的锥形门窗解释:“架设土铳抵御外敌极为便利。”三楼“跑马楼”贯通全围,家丁可24小时环巡值守,一有敌情便通过传声系统警示全族。

  曾为国漫取景地

  “九井十八厅,七街十六巷”的格局暗藏家族伦理密码。中轴线上“颍川堂”的匾额倒悬,铭记陈氏家族自河南颍川南迁的沧桑。讲解员指着内方外圆的999颗鹅卵石图案:“古人讲天圆地方,守规矩才能和睦。”围屋内最令人动容的是私塾设置,创始人陈朗庭幼年贫寒“偷师”识字,发迹后特设学堂。其管理智慧更体现于家丁居所,两室一厅的配置令“干活更卖力”,叶瑞英赞叹此为商人“有赢无亏”的远见。这种“既要家族兴旺,也重互助共济”的理念。更令人惊喜的是围屋曾出现在大银幕上,国漫电影《大鱼海棠》54分48秒的场景在此取景,讲解员指着天井介绍:“这部作品让年轻一代从光影中读懂围屋。”\大公报实习记者王印威、刘均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