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十四五”期间,中国5G技术引领全球。图为工程师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的华为实验室测试5G基站设备。\新华社
科技实力是实现强国战略的关键助力,创新能力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备动能。从“人造太阳”到“本源悟空”,从“深海一号”到“塔科1井”,从国产航母“福建舰”到自主设计“梦想号”,从5G技术引领全球,到量子计算重大突破……2024年,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十四五”期间,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实现重大突破,战略科技领域不断攻下一个又一个制高点,不仅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助力,更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大放异彩。如今,这艘名为“中国号”的科技巨轮正快速航行,并在全球科技大潮中愈益展现出卓尔不凡的领导力。\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并将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科技强国”的深刻阐释,为中国科技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擘画清晰蓝图。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上年上升1位,升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超过上年的24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科研投入超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除了硬核科技、大国重器,中国的科技软实力在“十四五”期间同样成绩斐然。2024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2023年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数为14227篇,占世界总量的27.7%。
软硬实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国家对科技研发的重视与投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3%;经费投入强度达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已具备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坚定创新自信、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今年5月,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公开场合作出了上述表态。
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势崛起,已经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全球科技发展的格局。一项外国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科研能力增长迅猛,并已成为亚洲科研实力整体崛起的引擎。与此同时,包括美国、德国、法国在内的西方传统科技强国的份额都有所下降。
广泛开展科技合作 全球共同发展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政策与创新研究人员卡罗琳.瓦格纳公开表示,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科学体系,真是令人惊叹。澳洲私立高等教育机构霍尔姆斯学院执行院长哈米什.科茨也对媒体说,中国在过去几年间迈向科技超级大国的历程,凸显了其创新生态系统的实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科技发展并非“独善其身”,更非“强则必霸”,相反,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真诚地向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无论是非洲基础设施项目,还是亚洲空间探索,又或是与中亚国家开展深度合作,中国始终以科技合作为纽带,助力全球创新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