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的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外观。\受访者供图
1942年,浙江东极岛渔民从怒海中救起数百名濒死英军的身影尚在历史波光里闪烁;三年后,东北辽源战俘营的铁门开启,另一段关于中国人民与盟军情谊的故事,在滂沱大雨中续写。在电影《东极岛》热映之际,大公报记者走进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探访这段曾多年鲜有人知的历史。
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是二战期间日军关押盟军高级将领的重要地点。随着战俘回忆与史料挖掘,日军在此虐待战俘的罪行被揭露,中国人民与盟军并肩作战的感人篇章也为人所知:当地百姓提供食物与帮助,助战俘恢复体能;中国农民助深陷泥潭的美国汽车脱困,分文不取表示是“心甘情愿的帮助”……
如今,辽源战俘营旧址展览馆作为全国唯一专题展示盟军高级战俘历史的场馆,通过300余万字史料与12处复原场景,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见证中外团结抗击法西斯的深厚情谊。\大公报记者 卢冶、林凯
关押至少3名中将及时任港督
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的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当年称为西安县战俘营,在二战时期日军用来单独关押盟军高级战俘。在被关押于此的34名战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中将乔纳森.温莱特和英国中将阿瑟.帕西瓦尔,被救后,两人参加了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本向同盟国战败投降的签字仪式,他们就是站在麦克阿瑟身后的那两位军人。
此外,当年被关押的战俘中,还有香港第21任总督杨慕琦爵士和曾任西南太平洋地区联军司令部陆军司令的荷兰中将海尔塔.普尔顿。
日军虐俘 1米9将军体重仅90斤
如今,随着当年战俘的追忆和寻找,发生在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的历史逐渐为世人所知,这为日军虐待战俘再添罪证,也留下了一段段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并肩作战、跨国救援的感人故事。
1945年日本投降后,局势一片混乱,“北美红雀行动”6名队员趁机展开营救温莱特将军的行动。据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讲解员刘霁漫介绍:“被营救时,身高188公分的温莱特将军,体重仅有90斤。”由于常年遭受折磨和营养不良,战俘们身体极度虚弱,难以承受长途跋涉,营救队员从当地中国百姓手中筹集到食物和蔬菜,为战俘们改善伙食,帮助他们尽快恢复体能。
展览馆里,一幅笔触质朴的简笔画再现了美英战俘离开集中营经过县城时的情景:由前苏联红军吉普车引路,美英战俘乘坐两辆卡车、一辆客车开往沈阳市方向,沿途的中国人民在送别致意。这幅画作的作者是当年历史的亲历者李传国老人。2008年,李传国老人画这幅画时回忆道:“1945年8月24日下午6时,盟军高级战俘们离开西安县(辽源市)时,众多西安县人民手提水果、香烟沿街欢送,这让战俘们备感温暖。”
李传国老人的这幅画,恰好与盟军中被俘的美国中将乔纳森.温莱特将军的回忆录中内容相印证。
“无中国农民帮助,回不到美国”
营救当天,大雨过后,盟军战俘的卡车陷入泥泞,动弹不得。温莱特在回忆录中描述说:汽车深陷泥泞,一群中国农民又推又拉,帮助汽车摆脱险境。温莱特很是感激,拿出100美元付给农民们,但农民们将钱退回,并表示是心甘情愿地帮助美国人。温莱特激动地说:“对于你们所做的事,美国总统也会怀有我们此时此刻内心的感激之情。”他写道:“如果没有这些中国农民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回到美国的。”营救队员霍尔.雷斯也感叹:“在奔赴奉天的路上,中国人的超乎寻常的帮助,让我铭记至深。”
展览馆馆长王永刚介绍,作为全国唯一专门展示盟军高级战俘历史的旧址馆,这里的每一张文件、图片、物件都记录着跨国情谊,“这座展馆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盟军与中国人民共同抗法西斯的直接见证。”“我们整理了300余万字史料,复原了12处场景,就是要让这段尘封60多年的历史不再沉默。”王永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