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专家解读/厘清开发边界 实现生态与旅游双赢

2025-08-12 05:02: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国家公园确权登记,为公园产权管理提供支撑。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确权登记桩。

  近年来游客对国家公园旅游热情持续高涨,如何兼顾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成为国家公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专家表示,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国家公园应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坚持全民公益性;同时,国家公园不是无人区、隔离区,是民众共同享有的优质生态产品,通过科学设定生态保护红线、厘清旅游开发边界,可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满足民众游览需求的双赢。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表示,在确保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国家公园的发展要突出全民公益属性,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生态旅游和休闲游憩机会,如适度开展观鸟、徒步、露营、滑雪、骑行、攀岩等活动。同时,应从区域目的地视角来统筹规划国家公园发展,可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文化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布局到周边的城市、乡镇和村落,既可疏解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压力,又可以依托国家公园带动城乡社区发展,调动本地民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环境容量 合理确定访客数量

  当前,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严格管理,在一般控制区适宜的区域,游客可以进入相关区域体验感受。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指出,在国家公园里开展旅游活动和大众旅游有所区别。国家公园根据环境容量,合理确定每年或者每天访客承载的数量,建立门票预约制度,科学测算整个运营成本,体现公益的属性。除了公益性之外的活动,一些经营性的活动都采取特许经营,根据每个项目特点核算成本,少收费,严格控制经营服务类的价格。

  黄璜认为,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满足民众的游览需求。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可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保护利用国家公园的成功经验,坚持“设施建设最小化,生态活动最大化”。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既有壮美自然景观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公园。\大公报记者王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