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郭瀚林北京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随着数字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业界“缺芯少魂”现象正得到逐步解决。
刘烈宏介绍,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显著加深,数字产业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产业数字化方面,智能化转变、数字化改造加速推进,建成了万馀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为消费的新潮流。
香港可推动算力枢纽建设
“过去业界常说‘缺芯少魂’,形象反映了我国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自主可控不足的问题。”刘烈宏指出,经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展现出显著的发展成绩。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例,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了“智能中枢”。此外,中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突破。
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中心博士、信息安全专家潘克峰对《大公报》表示,香港在国际规则的衔接上具有优势,能在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为中国算力枢纽打通国际通道。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了大量资金,能为算力枢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香港全球顶尖高校云集,在科研方面有深厚积澱,可助力算力枢纽攻克技术难题。“香港积极参与算力枢纽建设,有望推动粤港澳三地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带动大湾区数字化产业发展,助力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占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