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新闻追踪/盛会浪接浪 中国机器人在“领跑”

2025-08-15 05:02: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8月14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幕。图为开幕式上共同合唱主题歌《智竞向未来》。\中新社

  从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鸣枪起跑,到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数百机器人集体“炫技”,再到昨晚开幕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来自全球16国的500余位“钢铁健儿”在“冰丝带”(北京国家速滑馆)角逐金牌。“机器人总动员”一浪接一浪在华举办,展现了中国在发展人形机器人上的强大实力—中国正在定义产业新赛道,中国机器人正在加速“奔跑”;同时,也揭示了技术正在快速迭代升级,将带来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业界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在部分真实工业场景的工作效率已达真人的70%以上,明年有望达到90%。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景”的愿景正在加速实现。\大公报记者 郭瀚林北京报道

  自央视春晚上宇树机器人惊艳观众的“大秧歌”以来,人形机器人以超乎想像的速度闯入大众视野。前不久闭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带来1500余件展品。记者注意到,机器人不再是只能进行简单动作的展示品,还走进了工厂、超市、居家服务等实际应用场景。星动纪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建宇接受大公报采访时透露,伴随着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与端到端技术的快速成熟,人形机器人在部分真实工业场景的工作效率已达真人的70%以上,明年有望达到90%。“现在,软硬件还需一定阶段的打磨,假以时日,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水平也是可能的。”

  自主换电 7×24小时作业成真

  人形机器人电池续航问题一直是行业一大制约点。在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优必选展台,Walker S2现场展示了热插拔自主换电技术。作为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其首创的双电池动力平衡技术能确保换电过程中的持续供电,换电时间更是仅需3分钟,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作业能力。

  “过去一年,我们在探索解决电池问题,但电池属于基础理论革新,并非一年就能完成。既然电池续航问题无法解决,那就解决换电问题。目前产品自动换电,可能在10多秒内将电池替换完毕。”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说。

  今年融资额逾240亿 已超去年全年

  今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总额已超过240亿元人民币,已超去年全年。人形机器人作为全球范围内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与市场规模化扩张的关键窗口期。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要按照“三步走”战略:先发展文体娱乐服务,再进入工业领域,最后进入家庭民生场景。他指出,回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技术突破到商业化落地大约用了25年时间。而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业界正在探索能否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将这一发展周期大幅缩短至10年以内。

  中国正在定义机器人产业新赛道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日前介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去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已应用于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地位也一直备受关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面对“中美机器人竞速谁领跑”之问,江磊直言,中国正在定义产业新赛道:“我们过去做机器人就是对标美国。现在你会发现,超无可超!而且你问美国公司机器人往哪个方向落地根本说不清楚,只有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