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2025年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之2/浙江民企 走出独特全球化之路

2025-08-16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浙江正泰集团工作人员(左一)接受“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学生采访。/大公报实习记者林文烯摄

  东海之滨,宁波舟山港一派繁忙。而在几百公里外的正泰新能海宁基地生产车间里,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一托托用木制框架打包好的太阳能光伏板被装入集装箱内,等待着运往港口,发往德国、巴西、西班牙等国家。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凭借其完善的产业链优势、政策灵活度及市场敏锐度,助力无数像正泰这样的浙江企业将“藤蔓”伸向各地,扬帆出海货通全球。8月4日,“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学子走进浙江正泰集团,了解这家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如何通过持续输出新技术、新产品,在海外打造本土化产业链,走出特色国际化之路。/大公报实习记者 张惟一、吴梓云、肖霄、林文烯杭州报道

  走进杭州钱塘江南岸正泰集团创新体验中心,起家产品之一的小型断路器被陈列在展厅一侧,经数次迭代升级,产销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正泰最早做的便是与电相关的低压电器产品。”正泰集团工作人员举起一个小型断路器,“如今像这样的断路器,正泰平均1.2秒即可生产一个。”

  正泰创始于1984年,前身是乐清县求精开关厂。这个当年用5万元人民币开启运营的小厂经过四十馀年的发展,如今业务已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实现了本土化制造。

  合作共赢 收获海外客户尊重

  “正泰的国际化有自己的特色。”正泰集团文化传播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比较早地跳出了单纯的‘卖产品’模式,而是在全球化过程中,持续把新技术、新产品向国际市场输出,打造了一系列数字化、本土化、智能化的产业链,促进当地的产业升级,不断在合作共赢中获得当地客户的青睐与政府的尊重。”

  埃及的1埃镑硬币上,雕刻着太阳和光伏电板图案,见证了正泰参与承建的世界最大光伏电站之一 ─本班光伏产业园的落成。“产业园选址在位于撒哈拉沙漠东部的埃及阿斯旺省,是因为该地全年降水稀少,是世界上光照最充足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尼罗河干旱,附近水电站的实际发电能力未能达到设计预期,而本班光伏电站正好弥补了用电缺口。

  尽管此前有沙漠建造光伏电站的丰富经验,但在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施工,环境远比正泰想像得更为恶劣。“埃及夏天长达四个月,夏天平均温度大约50多摄氏度,地表温度逼近80摄氏度。”相关负责人说,在撒哈拉沙漠的另一个考验是沙尘暴,“它的脾气阴晴不定,来得又快又猛。”

  深耕埃及 与当地员工结下情谊

  有时跑得匆忙,工人们来不及带走工具和材料,等沙尘暴过去再返回寻找时,发现它们早已被埋藏在厚厚的沙堆里了。“整个工程建了两年多的时间,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远赴撒哈拉参与项目的正泰员工与埃及当地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大多数人都选择留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埃及子公司的首批员工。”

  从团队组建聚合中埃双方经营智慧到本土化运营团队,正泰逐渐在埃及站稳脚跟,如今埃方员工占比达60%以上。“深耕埃及市场的这些年里,正泰不断推进为埃及电力市场提供专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成为当地市场知名的国际电气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埃及电力局、政府及各类项目,并服务光伏、暖通、通信、水处理等多个关键民生行业领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