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专访/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让世界感受中国文豪才情 昂扬民族精神 把《苏堤春晓》带来香港

2025-08-17 05:02: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苏堤春晓》讲述苏东坡一生际遇

  “动情处欢笑,揪心时落泪。同频共振,难分彼此。”今年7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经典话剧《四世同堂》赴港演出大获成功。这也是该剧阔别13年后再度亮相香港。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执导该剧的导演田沁鑫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仍难掩激动,她形容“香港观众和演员有一种奇妙的情感链接,这是抗战岁月里熔铸的共同民族记忆在悄然涌动”。

  她向记者透露,中国国家话剧院正筹划把体现“北宋气象”审美格调的作品《苏堤春晓》带到香港、推向海外。\大公报记者 孙志北京报道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袂打造的原创音乐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在北京和香港首演,并将在全国巡演。目前话剧剧本创作已经完成,这一重磅抗战题材原创话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创作和演出。

  冀登陆欧美舞台演出

  中国话剧是舶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入中国。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一直在一线执剧,她是如何看待话剧和艺术家的时代追求?田沁鑫细细拆解,作为“站着说话”的剧种,全世界人民都用这个剧种,来表达本国艺术家对于祖国的看法,用情用力讲好本国的故事、本国人民的故事。同时,话剧又作为国际文艺项目,作为一个大型剧种,是世界各国艺术家彼此交流的桥梁,促进人心交流的纽带,话剧在全世界的艺术节中占据着50%的比重。她说:“要让更多的观众知道,要让世界青年观众知道,当下中国的年轻观众对话剧艺术的满怀热忱,看戏踊跃;而艺术家和时代共消长,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中国戏剧人在这个时代里面可以开合比较大地讲述中国历史故事、中国人物故事、和现实题材的故事。”

  近年,“东坡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持续被关注。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不仅为全球汉学与有中国文学专业的高校所熟知,在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汉字文化圈,也拥有大批研究者与爱好者。

  田沁鑫分析指,“就像世界观众熟知俄国的普希金、德国的歌德,以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样,中国的大文豪苏轼同样值得被广泛了解。只有我们自己文化自信了,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勇气与能力,向世界讲述这个古老国度伟大文豪的精神世界。这部作品不仅能在汉字文化圈引发深层共鸣,若有机会登陆欧美舞台,更能让西方观众真切感受到中国文豪独有的气质、风骨与才情。”

  “其他国家或许难有我们这样好的福分,能如此深入地回望自己的历史─我们的历史场合中,像《山海经》、《镜花缘》、《聊斋志异》等丰富典籍与作品,蕴藏着无尽的素材,各种故事都能进行开掘。依托底蕴深厚的中国文明史,我们的艺术家完全可以展开触角,释放更丰富的想像力,‘左右逢源’地去开掘素材,‘瞻前顾后’地去潜心创作。”

  在戏剧故事中读懂中国

  在田沁鑫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只要不局限于自己个人的视角,不困于青年人的片面情绪,就能打动和影响更多的受众,进入戏剧场。如果作品怀揣着“大道之行”的一种气象,纵览中华五千年文明,放眼过去、当下和未来,这个开合度与格局就会很大。只有这个古老的民族,可以昂扬起我们的精神,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在琳琅丰富的戏剧故事中理解中国、读懂中国。

  《苏堤春晓》讲述苏东坡一生际遇

  中国国家话剧院、杭州演艺集团共同出品的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去年4月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北京首演成功。《苏堤春晓》由田沁鑫导演,辛柏青领衔主演,讲述北宋文豪苏东坡的一生际遇,尤其是在杭州两次任职期间,带领杭州百姓疏浚西湖、修六井,打造人间天堂的故事。

  据介绍,《苏堤春晓》以宋韵为基调,创新使用山水画影像,把属于中国五千年文明产生的中国式演剧观,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写意精神带入戏中,营造亦真亦幻、浩然大气的舞台空间。图为《苏堤春晓》今年初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首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