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2025年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之3/港生访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增文化自信

2025-08-18 05: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为达到最佳拍摄效果,绘画大系的摄制团队采用8吋×10吋反转片分段拍摄后再进行无痕拼接。图为位于展厅一楼的《千里江山图》高清打样稿。右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的工作人员向“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的学子们介绍宋代绘画。\大公报实习记者洪学祎摄

  浙江人的文化生活有哪些?可以是精心策展、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馆,可以是南宋御街上的一家家非遗小店,可以是连接高山大海的惠民演出,也可以是乡村振兴中的一幅幅农民画。

  二十多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从蓝图化为之江大地的文化风景线,成为惠及全民、激发活力的生动注脚。它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成为一场充满活力的共生共长。这条精心构筑的“惠民─参与─创新─传承”链条,如静水深流,滋养着之江大地,让文化真正成为人人可享、生生不息的生活之源。8月4日,“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走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之美,增强文化自信,了解科技带来的文保新机遇。\大公报实习记者 金子曦、邝雅文、杨桂铭、姚淑敏杭州报道

  炎炎夏日,位于杭州良渚文化核心区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内人头攒动,秩序井然。这座由四座粮仓改造而成的展馆,建筑面积达1.32万平方米,由浙江大学与余杭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目前,馆内正在举办首展“宋画大展”,这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展出宋画最多的一次。

  科技助观众“走入”画中沉浸体验

  “‘宋画大展’包含1685件宋代绘画精品打样稿、12座3D打印石窟和沉浸式数字空间三大展项,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宋代绘画的首次重大汇聚。”工作人员的语气里充满骄傲,“作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对外开放的地标性场馆,典藏馆一开馆就成了网红打卡地,还有老师带着学生来到馆内,现场临摹名画名作。”

  走进展厅,墨绿色、宫墙红、灰蓝色不一的墙面上,悬挂着用浅色木框装裱的绘画展品。展厅中间,《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瑞鹤图》等传世名作的高清打样稿尽显眼前。纤毫毕现的图像精度,连画中虫鸟的绒毛、山石的皴法都清晰可辨,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共执一笔。

  步入“光影丹青”画境空间,青绿山水在脚下舒展,氤氲墨色随琴声流淌,伸手可在《水仙图》中点亮萤火,转身可在《溪山无尽图》之间燃放一盏天灯。“我们不仅要让观众看到画,更要让他们读懂画”,展览秉持“艺术+科技”为理念,通过裸眼3D、VR、MR等技术,让原本静态的古画“动”起来,观众甚至可以“走入”画中,沉浸体验古人的艺术世界。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港生们进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二楼“打印石窟”展厅,杭州西湖飞来峰冷泉溪南岸第68龛的布袋弥勒及十八罗汉像赫然眼前。弥勒佛和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或沉思或欢喜,肌肤质感与岩石肌理浑然一体。肉眼细观,无论是造像的眉眼神情,还是石壁的斑驳痕迹,皆与原作难分轩轾。

  据介绍,这是此次“大系”展览中的一大亮点:通过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复刻的12座3D打印石窟寺,将世界八大石窟中的中国四大石窟,以及四川安岳石窟、杭州灵隐飞来峰石窟群等代表性龛像和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塑像、壁画进行等比例覆製。

  移步至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等比例覆製空间,盛唐彩塑的华美庄严扑面而来。窟顶藻井彩绘绚烂,中央佛坛上七身塑像仪态万方,菩萨璎珞精巧,力士肌肉贲张。事实上,该窟结构脆弱、病害严重,但通过数字化采集与打印,能够让文化瑰宝得以重生。

  3D测绘覆製石窟 还原度达97%

  “在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采用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高度还原了这些石窟、壁画。肉眼来看,还原度可以到97%。”工作人员说,“此外,像洛阳龙门石窟的古阳洞高树龛,主尊佛首曾被盗流失海外,后经多方努力终于回归。如今,技术人员通过对佛头以及石窟的完整数据扫描,最终向观众们呈现了一个完美的高树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