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采访团来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走访。右图:走进Rokid(杭州灵伴科技)总部,工作人员在讲解功能各异的AR眼镜,不少港生戴上AR眼镜体验,整个展厅成了“试戴区”。\大公报实习记者洪学祎摄
你试过戴上AR眼镜,就能一边“睇猫纸”(看讲稿)一边演讲吗?又或者只需佩戴传感器,便可灵活地远程操控智能仿生手?8月5日,“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采访团走进杭州灵伴科技和浙江强脑科技,深入探访科技企业,实测“黑科技”产品。
拥有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的香港,如今正大力打造国际创科中心,积极引进创科企业。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杭州正高水平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数字经济“二次攀峰”。采访中,多位科技企业负责人坦言,他们将香港市场作为自身产品走向国际的重要跳板,期待赴港布局谋求新篇章。\大公报实习记者 黄彦彰、戴文敏、叶沛言、崔兴林杭州报道
走进Rokid(杭州灵伴科技)总部,展厅中央摆放着几款外形各异的AR眼镜,有可配合博物馆演示的讲解眼镜,亦有专门利用于工程作业的防爆AR智能头盔+眼镜,还有能实时翻译的眼镜等。不少港生戴上AR眼镜体验,整个展厅一时间成了“试戴区”,十多位学生边操作边向工作人员提问,有人关心电池续航,有人关注否能配合近视镜片使用,还有人关心眼镜是否能在香港买得到。
将推出粤语版AR眼镜
“香港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市场。”Rokid产品负责人许德刚对记者透露,他们最新款的产品Rokid Glasses已计划于今年9月底正式登陆香港市场,并将在线下门店销售,其合作方为本地电讯公司CSL。“届时产品将支持繁体中文系统,同时适配香港地区使用的电话卡。”
“我们公司的团队正在针对香港使用习惯进行本地化调整,包括文字、语音识别对粤语的支持,以及开发符合香港用户需求的功能测试影片。”许德刚特别强调道,Rokid Glasses将会保持开放性。“不像市面上有些产品只绑定一个AI模型,我们的系统可以兼容多款,包括ChatGPT和DeepSeek等主流模型。用户可根据自己使用习惯,自由切换。”
港生们纷纷试戴体验这款仅重49克的轻量智能眼镜。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生杨桂铭惊喜地表示,他曾在韩国试用过AR眼镜,但普遍比较“笨重”,而Rokid的产品则轻便小巧许多。“我看到这款最新的智能眼镜能把讲解人员的内容即时转化为字幕,再翻译出来,真的有点震撼。”杨桂铭说,自己已经想像在未来做学术报告场景时,戴着智能眼镜演讲的场景,“真的十分先进和人性化!”
许德刚笑着回应称,根据公司内部调研,这副眼镜的目标使用者是21至35岁的科技爱好者为主,其中30%至40%为职场人士。“实时翻译和提词器功能对商务用户特别有帮助。”许德刚表示,提词器功能适合授课或演讲时使用,用户可以选择把稿件显示在眼镜中。
脑机技术 进军香港
香港向来是浙江企业向海外拓展的首选地,港生们在杭州走访发现,将最新产品拓展至香港市场的杭州科技企业还有很多。采访团走访的另一家科企业强脑科技,虽然成立不到十年,但已经跃升为杭州“六小龙”之一,其脑机接口技术正在进入香港市场,实力不容小觑。
强脑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大公报》,目前该公司产品已经在香港市场有了初步的应用,特别是在假肢产品方面。“有一些香港市民甚至会专门到内地的医院和装配机构去安装我们的假肢产品。”该工作人员表示,内地与港澳技术与产品监管标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不同,但这些差异并不会成为根本性障碍。
“我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法规要求进行相应的产品适配和认证工作,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当地的安全和质量标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推进,相关标准的协调统一也在不断完善。”该工作人员充满期待地表示,香港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化舞台。“我们希望有机会在香港落地和拓展,也希望通过香港辐射到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