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中国近年来汽车产销量呈跨越式增长,但也陷入“内捲化”竞争,激烈的“价格战”引发广泛关注。\新华社;右图:虽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消费市场影响力重大,但汽车市场长远发展仍要靠技术驱动,而不能一味地依靠补贴。\中新社
自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捲式’恶性竞争”以来,“内捲式”竞争、竞争失序、无序竞争等词汇便开始在中央会议中频频出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内捲式”竞争成为高频词,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中央对整治“内捲式”竞争的要求越来越明确、举措也越来越严格。7月初和7月末分别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强调突出了“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反内捲”治理持续深化
年初以来,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整治“内捲式”竞争的重点领域。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此前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情况的汇报,明确三大举措: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并强调着力健全规范竞争的长效机制。
此外,中央第四指导组聚焦“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专项工作7月17日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开展下沉调研,并与北汽集团、比亚迪集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负责同志座谈交流。业内专家分析称,相关部门正在协同推进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捲式”竞争,无序“价格战”问题将得到有效管控,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秩序将逐步走向良性化。真正的竞争优势最终还是要依靠价值创造,需要汽车企业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多维度发力。
苦修内功 回归技术创新
在政策引导的同时,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也迎来了政策优化调整的关键窗口期。六月份,河南郑州、洛阳、辽宁沈阳等多地相继发布公告,为汽车置换补贴业务踩下“煞车键”。虽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消费市场影响力重大,但汽车市场长远发展仍要靠技术驱动,而不能一味地依靠补贴。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如今更新补贴政策的目的是有助于加速老旧车辆淘汰,推动汽车产业向环保、智能化方向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反内捲”相关行动已初步落地,目前已有17家重点汽车企业承诺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相应行动正持续推进;一些车企主动调低销量目标,放弃野蛮增长……包括比亚迪、奇瑞、吉利在内的多家车企负责人重申坚决反对“价格战”,强调以苦练“内功”破除“内捲”。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汽车行业反内捲预期一步步加强,车企间的竞争将逐步从“低价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重心回归到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上。